日喀则市行政
桑珠孜区行政地图 定结县行政地图 定日县行政地图 亚东县行政地图 仲巴县行政地图 南木林县行政地图 萨迦县行政地图 康马县行政地图 谢通门县行政地图 萨嘎县行政地图 江孜县行政地图 聂拉木县行政地图 昂仁县行政地图 仁布县行政地图 拉孜县行政地图 吉隆县行政地图 岗巴县行政地图 白朗县行政地图
更多>> 拉孜县概述
拉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西部,处于东经87°24′-88°21′,北纬28°47′-29°37′之间,东连萨迦县,西南接定日县,西靠昂仁县,北邻谢通门县。拉孜县历史悠久,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是日喀则地区西部七县必经之要塞,国道318线即中尼(中国——尼泊尔)公路贯穿拉孜南部,拉叶(拉孜——新疆叶城)公路即219国道由县辖查务乡驻地起始并与318国道相连,向西北可经阿里至新疆叶城,两条国道在本县境内总长122公里。县驻地区下镇东距日喀则市150公里,经日喀则至拉萨430公里,西南距樟木口岸370公里,是日喀则西部大县之一,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县人民政府驻曲下镇,邮编:858100。行政区划代码:542326。区号:0892。拼音:Lazi Xian。拉孜县辖九乡两镇(其中半农、半牧乡四个),105个村民委员会(其中纯牧业村10个),全县共有378个居民居住自然村和二十多个游牧落住点。拉孜县历来是西藏后藏地区的粮仓之一,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自1980年中央对西藏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后,拉孜的各项事业发展很快,尤其是农牧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粮油总产持续上升,同时,拉孜县也是自治区十个重点商品粮基础县之一,“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的十八个县之一,是西藏自治区西部农业与牧业生产的结合部。到2002年,拉孜县总人口为45395人,男女比例为1:1.01,城镇与乡村人口比例为1:7.92。拉孜县基本上是一个单一民族——藏族的聚居地,在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均为进藏,援藏干部职工及其家庭子女,藏汉人口比例为1:0.0015。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选派了大批内地干部进藏工作,这些干部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同藏族同胞打成一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扩大了党的影响,宣传贯彻了党的政策,使汉、藏民族关系逐步改善,现在拉孜县藏汉人民空前团结,关系融洽和谐。
更多>> 拉孜县历史
拉孜,藏语意为“神山顶,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顶”。 吐蕃王朝建立前后,拉孜为诸部落分据。萨迦地方政权时期在这里设千户、百户。随后的帕莫竹巴、藏巴第司和噶厦政府等历届西藏地方政权均在此设置了拉孜和彭错林两个宗,以及柳、西嘎、扎西岗、若作四个溪卡。1713年起由扎什伦布喇章管理。1959年12月将两宗四溪合并成立拉孜县人民政府,隶属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1968年7月,县府从拉孜镇迁至曲下镇。 2000年,拉孜县辖2个镇、9个乡。总人口45895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各乡镇人口: 曲下镇 5166人、 拉孜镇 5416人、 查务乡 3393人、 芒普乡 3104人、 扎西岗乡 6153人、 锡钦乡 5717人、 扎西宗乡 2604人、 热萨乡 3304人、 柳乡 3362人、 曲玛乡 4155人、 彭措林乡 3521人。
更多>> 拉孜县地理环境
拉孜县高原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和高空空气环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日照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雨水集中,干湿明显,冬春季少雨雪多大风的气候特点。五年气候可分为冬半年、夏半年、冬不太冷、夏不太热、日变化天、年变化小,春秋季气温升降缓慢,雨热同季,燥旱同季,冬春干燥且多大风,年平均气温为7.0。因高原奇异多变,气候、降雨量极不稳定,1980年降水量最多,达355.1毫米,1982年降水量最少,史有122.9毫米,全年降水百分之九十集中在6月至9月份,年降水天数平均为70天,日最大降水量为36.5毫米,冬春季节干旱严重,极不降雨雪,全年最多风向为南风,多集中在当年十月至次年四月中旬,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最大风速曾达20米/秒,由于年日照时数高,风多风大,降水偏少,气候极为干燥,相对温度只有百分之四十,而空气温度仅为百分之十四。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早灾,霜灾、雹灾、虫灾、洪涝灾等,此外还有地震,泥石流等少见而危害特大的自然灾害。旱灾为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灾害,每年因雨季到来晚,影响适时播种和庄稼幼苗生长,造成粮油减产,农民减收。冰雹和霜冻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平均每年受雹灾和霜灾面积约为2.3万亩,损失粮油300万斤至500万斤,对牧业生产威胁最严重的是春雪灾和冻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