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建宁县概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素有“中国建莲之乡”美誉的建宁县,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邑,县境西北与江西省广昌、南台、黎川毗邻,被列为省际边贸重点县和沿海经济开发区。建宁资源丰富,物产阜盛,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南方重点林区县,也是全省杂交水稻基地县、丘陵山地果园开发重点县,更是驰名中外“建莲”的正宗产地。县内主要农副产品有稻谷、莲子、木材、毛竹、黄花梨、猕猴桃、黄桃、笋干、香菇、烟叶、共叶、药材、松脂等,是全国猕猴桃生产基地县之一,主要矿产吕有高岭土、稀土、石英、白云母、钾长石、石膏、辉绿岩、花岗岩、黄铁矿等。改革开放以来,建宁县水、电、路、通讯以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县城距邵武142公里,到三明200公里,离南昌280公里,至福州520公里,距武夷山市280公里,可以利用武夷机场空中通道走向世界,可以利用邵武、三明和南昌等铁路与京九、鹰厦铁路主干线连成一片。全县境内通车里程达65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开通了至南昌、鹰潭、抚州、赣州、瑞金、宁都、南台、广昌以及南平、邵武、三明、永安、泉州等地的长途客货运输。除通过省电网供电外,全县拥有各类水电站63个,装机容量10920千瓦,全县100%人口实现用电照明,架设了泰宁至建宁11万伏输变电线路,能源充足。自来水:建宁自来水厂水源引自濉溪上游,水质清冽甘甜,为省定一类水质。现日供水量8000吨,坑井水库自来水供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城区日供水总量将达2万吨,工业和生活用水充裕。 城区程控电话4000门,程控、移动电话可直拨168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开办了用户电报、用户传真、特快传递、有声信函和无线传呼等业务。建宁县招商引进办公室、个体私营经济办公室等一批为海内外商客投资兴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机构相继成立。宾馆、商业大厦、文化娱乐中心、公园等服务设施相继建成。“建莲”专业市场已投入使用。金融机构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将陆续开办外币存款、放款、汇款、票据兑现、咨询服务和资信调查等金融业务。

更多>> 建宁县地理环境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10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成立闽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15人。2004年3月申报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12月17日,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保护区面积为13022公顷,主要保护武夷山脉生物区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面积的钟萼木和南方红豆杉原生种群、独特的森林植物群落、福建闽江正源头森林植被及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等。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28科899属2268种,国家Ⅰ级保护的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及历史栽培的银杏等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27种及64种兰科植物;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23种;模式标本种有建宁金腰、建宁椴和建宁野鸦椿3种。有脊椎动物35目99科385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38种,其中鸳鸯种群数量较大,有300多只;有昆虫30目(含蜱螨亚纲)245科1425种,在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已知的昆虫中,金裳凤蝶等8种被列入《国家保护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有大型真菌38科156种;微生物资源18科34属59种。

更多>> 建宁县金融休闲

    2004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7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5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08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65亿元,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4亿元,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96亿元,增长12.8%。财政收入4742万元,增长6.23%,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818万元,增长16.7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888元,增长6.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60元,比上年净增315元,增长10%;创近年新高。 特色农业。建立莲子、水果、种子、笋竹、烟叶、养殖、林业等7个特色农业基地,全年粮食总产11.22万吨,产值1.65亿元,增长44.7%;干莲产量2355吨,产值6820万元,增长39.38%;水果产量6.62万吨,产值1.02亿元,增长5.2%;杂优制种产量4300吨,产值3250万元,增长34.8%;烟叶收购9.83万担,产值5313万元,增长105.4%。林业和畜牧业继续发展,完成林业产值1.21亿元,畜牧业产值7757万元,分别增长4.35%和31.17%。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已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牧业和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1家,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闽江源绿田、文鑫、孟宗等企业建立了生产基地1.29万公顷,带动农户1.6万户。加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农村沼气池184口。 工业经济。全县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比上年增加12家,完成总产值4.63亿元,增长26.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9.3%。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铙山纸业集团年产3.5万吨高档薄型纸技改及热电联产、白水回收项目竣工投产,闽江源绿田公司10万吨绿色饮品、孟宗公司100万箱笋制品、文鑫公司万吨莲食品生产等5家生产性项目部分投产,全年完成技改投资7772万元,增长12.7%。培育造纸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发展林业和水电产业,四大产业实现产值5.2亿元,约占全县工业总量的82%。全县有私营企业148家,比上年增加18家,累计注册资金1.85亿元。 项目建设。新上生产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亿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入闽通道”建设扫尾工程全面完成,3条通乡公路和15条通村公路开工建设,铺设了水泥砼路面61.5公里,京福高速公路建泰(建宁城关至泰宁朱口)连接线项目列入国家红色旅游建设项目,器村、袁庄等一批电站相继开工建设,铙山纸业集团年产5000吨高档薄型纸生产线等一批生产性项目建成投产。完成项目储备136个。品牌建设。“铙山”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2004中国最具价值500品牌”(评估价值5.98亿元),“铙山”牌拷贝纸薄页纸获评国家免检产品;“闽江源”莲芯雪茶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保健食品;“孟宗”笋制品获评福建省名牌产品;“山雪”商标获福建业改制面达89%;电力、外贸、林业采运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计划任务的96.5%,农村土地延包、粮食流通、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得以深化和有序展开。启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了广播电视台网分离、人员竞聘上岗改革。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内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办外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357万美元,增长53.9%;出口创汇195万美元;新上山海协作和内联引资项目15个,客方实际到资7401万元,增长11.2%。人民生活。年末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亿元,比上年净增0.85亿元,增长17.5%。全县新增就业人数1300人,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有451人实现了再就业。城乡低保全面展开,共有2173户5511人被确定为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95.9万元。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7544名城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实现了全员养老保险。社会事业。科技创新取得突破,重点完成了“建选17号”莲种选育等基础科研项目,研发了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新产品。初步实现乡镇集中办学;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投资610万元,竣工并投入使用5座;推进素质教育,高考上线率创历年新高。组建了闽江源旅行社,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逐步启动。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