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武江区概述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地处粤北,因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武江流经境内得名,俗称“河西”。东以武江、北江为界,南与曲江区白土镇接壤,西与乳源瑶族自治县毗邻,为韶关市发展中的现代化新城区。全区总人口为 22.88万人。辖区总面积682平方公里。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8.37亿元(不含龙归、重阳、江湾三镇,下同),其中工业总产值7.22亿元;农业总产值1.6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951 元,增长3.4 %。全区有私营企业120家,注册资金1644万元;个体工商户2504户,注册资金4286万元。区财政收入90%来自民营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建筑房地产、机械制造、电子配件、玩具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要行业的经济格局。以城郊型农业为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辖区常用耕地面积 71455亩。有无公害蔬菜基地、沙山万头养猪场、白芒优质鱼养殖基地、西联葡萄、草莓生产基地。2004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07万元,同比增长 30.09%,增收1800万元,区财政收入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区内金融机构齐备,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武江区凭江临路,通讯发达。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323国道越境而过,交通便捷,南通广州,西通瑶山,北上京湘,东至梅汕。邻县有闻名遐迩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全区城乡均已路通、电通、讯通。建筑房地产业成为主导产业,2004年创税3800万元。目前建成较大的商业住宅小区有南枫雅居、南枫花园、东枫花园二期、金泽园、江湾名庭、碧岛豪庭等。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普遍改善。武江区拥有图书馆、文化馆和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城乡全面开通闭路电视。群众性文化团体健全、活跃,其中红星村采茶剧团长年活跃于城乡,成为韶关市一大亮点。政府科技投入每年增加,机关、企业基本上配备了电脑,重点部门初步实现了办公和报送信息网络化。全区47680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种医疗、保健设施完善。全区现有中学5所,小学51所,其中省一级小学1所,市一级小学3所,在校学生26046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设置了区体育中心,各类体育设施完善。

更多>> 武江区历史

    武江区因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武江流经境内得名,又因地处韶城之西而俗称“河西”。汉代即在此设立武关镇,辖管湘粤上下水运关税,为晋朝至唐朝时期郡(州)治、县所在地。1984年9月建区。 2000年,武江区辖2个街道、2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91655人,其中:新华街道 83628人、惠民街道 79114人、西联镇 17271人、西河镇 11642人。 2002年,武江区辖2个街道(新华 惠民)、2个镇(西联 西河),22个村委会、38个居委会。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0号)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将原曲江县的重阳镇、龙??积137平方千米,人口17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江区辖2个街道(新华、惠民)、5个镇(西联、西河、江湾、龙归、重阳)。

更多>> 武江区金融休闲

    武江区自1984年建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是韶关市“菜蓝子工程”的重点基地之一,承担着城市60%以上的农产鲜活商品供应。目前已拥有外资企业23家,股份合作、内资企业68家,乡镇企业1600余家。 近五年社会总产值平均递增28%;1998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889元。两个乡镇进入亿元镇行列,西河镇红星村委员会组建了粤北第一家农村企业集团全区农村在全面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追求更大的富裕。 武江区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能源充裕,设施完备。韶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设正在西移。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已开发和待开发的城区连片成珠,必将形成粤北地区的又一投资热点。 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8.37亿元(不含龙归、重阳、江湾三镇,下同),其中工业总产值7.22亿元;农业总产值1.6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951元,增长3.4%。 全区有私营企业120家,注册资金1644万元;个体工商户2504户,注册资金4286万元。区财政收入90%来自民营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建筑房地产、机械制造、电子配件、玩具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要行业的经济格局。 以城郊型农业为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辖区常用耕地面积71455亩。有无公害蔬菜基地、沙山万头养猪场、白芒优质鱼养殖基地、西联葡萄、草莓生产基地。 2004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07万元,同比增长30.09%,增收1800万元,区财政收入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区内金融机构齐备,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