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朔州市概述

    朔州(Shuòzhōu)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是全国新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一座正在崛起的北方生态园林工业城市。朔州市土地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达500亿吨,境内有全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露天煤炭企业——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年产原煤可达5000万吨,有华北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神头第一、第二发电厂。朔州市交通便利,邮电通讯发达,运煤专线纵横交错,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怀仁机场通航京、沪。全市实现电话联网和长途运输邮字化,市话交换程控化。朔州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历史名人辈出。西汉诗人班婕妤,三国名将张辽,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恭,明朝东阁大学士王家屏,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曹汝谦,归侨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王福,诸多叱咤风云的古今人物,共同构筑了朔州璀璨的历史星空,代代英杰辈出。丰厚的文化蕴藏成就了众多的历史景观,境内有现存世界最高、最古老的应县木塔,有全国罕见的以减柱艺术筑就的朔城区崇福寺,二者均为典型的辽金建筑,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朔州地理显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战场甚多,有北击匈奴的杀虎口,杨家将浴血抗辽的“金沙滩”,戍边屯军的广武古城堡,掩埋汉代屯军将士遗骸的汉墓群和象征华夏文明的内外长城。众多的古迹文物与周边的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悬空寺、雁门关、旧石器时代的峙峪人遗址、佛教胜地五台山、天池、万年冰洞、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等编织成了靓丽的旅游风景线。朔州市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原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先后合资、合作兴办的企业普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多>> 朔州市历史

    先秦至秦汉 春秋以前,这里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战国时归入赵国版图。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边帅蒙恬在此筑城名马邑,置马邑县,归雁门郡管辖。西汉时置马邑县(今朔城区)、中陵县(今平鲁区)、剧阳(今应县)、阴馆(今朔城区东南)、汪陶(今山阴县)、埒县(今朔城区南)、楼烦(今朔城区西南)、善无(今右玉县),归雁门郡管辖。东汉末年县废。 两晋至隋唐 西晋时将雁门关以北各县民撤往关南,地归代王拓拔猗卢。北魏时属畿内地,置桑干郡、繁峙郡、马邑郡。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马邑西南;天保八年改马邑县为招远县,为朔州治。北周升朔州为总管府。隋时改为马邑郡,辖鄯阳(今朔城区开阳(今朔城区南部)、神武(今山阴、应县境)。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马邑为朔州;天宝八年(742年)又改朔州为马邑郡。 1946年朔县解放,归察哈尔省,1952年察省撤消,重归山西省。1989年1月5日正式设市。下辖朔城区(原朔县)、平鲁区(原平鲁县)和山阴县。1993年7月原雁北地区撤消,其所辖的应县、右玉县和怀仁县划归朔州市。

更多>> 朔州市地理环境

    朔州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到总面积的60%以上。境内海拔在16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40多座。最高海拔位于山阴县东南部的翠薇山,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河流分布较广,主要河流共29条,基本分属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东经111°53'~113°34',北纬39°05'~40°17'的内外长城之间,西北毗邻内蒙高原,南扼雁门关隘。市区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东到首都北京502公里。全市海拔在893一2333.4米之间,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4℃,平均降水量428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

更多>> 朔州市金融休闲

    朔州市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矿藏25种。主要有煤炭、高龄岩、石灰岩、铝矾土、耐火粘土、云母、石墨、石英、沸石、长石、铁矿及一定储量的金、铜、稀土、锆、613矿产资源等,且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煤炭储量约505亿吨,占全省储量的六分之一。现煤炭产量达到6000多万吨,发电量达到159多亿千瓦时。全市现有工业企业517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家,地毯、糠醛(醇)、亚麻纱、出口煤、陶瓷产品、裘皮服装、燕麦片、土豆片、黄芪、大蒜、“古城”牌系列乳品、“梨花春”系列白酒等30多种产品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赞誉。朔州市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廉,山地、丘陵、平川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耕地面积484万亩,人均耕地5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油料、马铃薯、甜菜、莜麦、碗豆等30多种。牧草资源、水资源也较为丰富,适宜农林牧综合发展。除传统的种植业外,菜、奶、蛋、肉、果等副食品的生产也有很大发展。现在朔州市已是全国农区最大的奶牛基地之一,年产鲜奶24.6万吨,系列乳制品6万吨,从奶牛饲养到乳制品系列加工生产已形成较大的规模。畜牧业除奶牛外,还有肉牛、羊、猪、鸡等,也是外贸的土畜产基地之一。现有渔田面积2500余亩,虹鳟鱼和三文鱼盛产于此地。

更多>> 朔州市文化教育

    朔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境内“峙峪遗址”表明,早在二万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春秋之前,朔州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族所据,战国时为赵国所辖,秦时设马邑县,北齐设州延续到明清,民国初废州设朔县。新中国成立后,归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划归山西省。1989年由原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山阴,设立朔州市。1993年又划入怀仁县、应县、右玉县。悠久的文明孕育出一大批文治武功的杰出人物和著名历史景观。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大将张辽、唐代名将尉迟恭、后唐开国之帝李存勖等,均为朔州人氏。境内有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应县木塔,有全国罕见的以减柱艺术筑就的朔城区崇福寺,均为典型辽金建筑,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朔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战场甚多,有北击匈奴的杀虎口,戍边屯军的广武古城堡,掩埋汉代屯军将士遗骸的汉墓群,宋代杨家将血战抗辽的“金沙滩”和象征华夏文明的内外长城。这些文物古迹与云冈石窟、北岳恒山、佛教圣地五台山比邻而存,共同构成引人入胜的晋北黄金旅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