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谷城县概述

    据《九域志》载,“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自西周为谷国。秦朝始建筑阳县。东晋、战国、汉朝、北周等时期,县制几经更改,境内先后设置扶凤郡、义成郡、宜禾县、泛阳县、万年县、义成县、安养县等。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更名为谷城县。隋、唐、宋、元、明、清及辛亥革命先后隶属南阳郡、襄阳郡、荆州都督府管辖。民国十八年,成立县苏维埃政权。1947年11月,成立谷城县爱国民主政府,隶属桐柏军区三专署,1948年7月3日,全县解放。1949年10月,成立谷城县人民政府,1956年改称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成立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复称县人民政府,隶属襄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隶属襄樊市人民政府至今。谷城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中游西南岸,五当山脉东南麓,地跨北纬 30°53“至32°29”40“”,东经111°07“30”“至111°52”。南依荆山,西偎五当,东临汉水,南北二河夹县城东流汉江,西北、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最高1584米,最低71。东西长69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5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34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5.34%;水域面积119平方公里,占4.66%。县城居县境东部边缘中段。东南距襄樊市77公里,东北距老河口20公里。谷城地处巍峨武当山脉和富饶的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鄂西北东部,汉水中游南岸,辖9个镇、1个乡,面积2553平方公里,人口54万,因盛产水稻,棉花,素有“银谷城”之称。是物阜源丰的宝地。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金、铜、锌、磷等30多种,其中墨晶玉、汉白玉、花岗石、硅石储量丰富,品位高于国家标准,温坪优质矿泉水名列全国第四。动植物资源繁多,有白鹤、娃娃鱼、水杉、银杏等,桐油、生漆、柑桔、木耳、香菇、茶叶、猕猴桃、桑柞蚕、天麻、麦冬、山药等林特产品为全国重要产地,水陆空运极为便利。襄渝铁路过境50公里,境内有5个车站,其中谷城火车站为三级站;公路四通八达,汉十公路和207国道公路穿境而过;汉江航运可通江达海;老河口机场和襄樊机场距县城分别只有20公里和70公里,可直航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西安等主要大城市。

更多>> 谷城县历史

    据《九域志》载,“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自西周为谷国。秦朝始建筑阳县。东晋、战国、汉朝、北周等时期,县制几经更改,境内先后设置扶凤郡、义成郡、宜禾县、泛阳县、万年县、义成县、安养县等。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更名为谷城县。隋、唐、宋、元、明、清及辛亥革命先后隶属南阳郡、襄阳郡、荆州都督府管辖。民国十八年,成立县苏维埃政权。1947年11月,成立谷城县爱国民主政府,隶属桐柏军区三专署,1948年7月3日,全县解放。1949年10月,成立谷城县人民政府,1956年改称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成立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复称县人民政府,隶属襄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隶属襄樊市人民政府至今。

更多>> 谷城县地理环境

    谷城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中游西南岸,五当山脉东南麓,地跨北纬30°53'至32°29'40'',东经111°07'30''至111°52'。南依荆山,西偎五当,东临汉水,南北二河夹县城东流汉江,西北、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最高1584米,最低71。东西长69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5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5.34%;水域面积119平方公里,占4.66%。县城居县境东部边缘中段。东南距襄樊市77公里,东北距老河口20公里。 谷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常绿阔叶混交林自然带,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均降水8000至12000毫米,年均气温15.4°C,极端最高温41.4°C,极端最低温-19°C,年日照时数1894.2小时,日照率43%,无霜期234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