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忻州市概述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北邻大同、朔州,南毗太原,东隔太行山与河北省接壤,西隔黄河与内蒙、陕西为邻。总面积25180平方千米。总人口295万人(2003年)。 忻州市有“晋北锁钥”之称。北邻大同、朔州,南毗太原,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以太行山与河北接壤。位于山西省北中部,辖忻府区、原平市和定襄、五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一区十三个县,185个乡镇,4971个行政村,总面积25472平方公里。2007年底总人口306.9万,其中城镇人口约102.7万,农业人口204.2万。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以上。境内山地较多,其中平原0.27万平方公里,约占10.5%,丘陵0.92万平方公里,约占36%,山地1.36万平方公里,约占53.5%。有黄河、汾河、滹沱河、桑干河等河流。 忻州交通十分便利。京原、北同蒲铁路干线纵贯全境。公路四通八达,特别是地处大运线(108线山西段)中轴,具有承南接北,辐射东西的区位优势。南距省城仅75公里,驱车直下,不到半小时即可抵达,是省城的郊区卫星城市。特别是随着忻州到五台山,五台山到河北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忻州到河曲、内蒙高速公路的延伸,忻州将成为连通西部能源区和东部出海口的重要交通枢纽,而且将拉近忻州与首都的距离,京津唐冀在2—4小时可以抵达忻州。 忻州历史文化悠久。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历代多为郡、州治所 ,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地灵人杰,也养育了不少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如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就出自忻州。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著名的“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战”、火烧阳明堡飞机场等战斗就发生在忻州。这片土地还诞生了高君宇、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忻州古称“秀容”,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始活动,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国时属赵。秦汉属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定襄郡、代州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自唐宋以来,一直设有州治,有“晋北锁钥”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成立忻县专区。1970年更名为忻县地区。1978年改名为忻县行政公署。1983年改忻县为忻州市(县级市),改称忻州行署。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忻州行署改为忻州市(地级市)。

更多>> 忻州市历史

    忻州历史文化悠久。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历代多为郡、州治所 ,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地灵人杰,也养育了不少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如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就出自忻州。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著名的“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战”、火烧阳明堡飞机场等战斗就发生在忻州。这片土地还诞生了高君宇、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忻州古称“秀容”,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始活动,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国时属赵。秦汉属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定襄郡、代州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自唐宋以来,一直设有州治,有“晋北锁钥”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成立忻县专区。1970年更名为忻县地区。1978年改名为忻县行政公署。1983年改忻县为忻州市(县级市),改称忻州行署。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忻州行署改为忻州市(地级市)。 忻州地区,春秋时大部分属晋地,战国属赵,秦汉属太原,雁门,太平等郡,隋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国初属雁门道,后分别属山西第一、第二专员公署。解放后成立忻县专区。1958年底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1961年复置忻县专区。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1978年改地区为行政公署。2000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

更多>> 忻州市地理环境

    忻州市为秦晋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形崎岖,多为山地丘陵,东有太行山、五台山。五台山由五个台顶组成: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米;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南台锦绣峰,海拔2485米;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五台山主峰,也是华北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西有吕梁山,山势雄伟,山脉连绵,主要山峰有芦芽山、管涔山、云中山、黑茶山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南有系舟山,系太行山的余支。北有恒山,山势峻拔,古称北岳,主要山峰有禅房山、句注山、馒头山、草垛山、铁角岭,主峰在浑源县城东南,海拔2016米。在五台山、系舟山、云中山之间为忻定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主要农作区。境内河流以滹沱河及汾河上游为主。黄河由西部边境流过。其次有滹沱河支流清水河,牧马河和注入黄河的蔚汾河、岚漪河、朱家川河和偏关河等。 又名叶斗峰,为五台山主峰,也是华北最高的山峰,海拔3058米。五台山自东汉以来就是我国佛教一大圣地。旧时寺庙林立,僧尼众多,国内外信佛人士多来朝山礼佛。由于峰 峦峻峭,地形险要,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以五台山为中心建立了晋察冀边区,聂荣臻同志领导边区军民抗击日寇有功,毛主席曾风趣地赞扬说:五台山上古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 . 管涔山 又名燕京山。 《水经注》: “燕京亦管涔之异名也。”史书多作管涔,唯《太平寰宇记》作菅涔,言其山多菅草,故名.山跨静乐、宁武、神池,朔县诸县,海拔2603米,森林茂密,为我省主要林区之一。芦芽山 又名芦芽尖山(《太平寰宇记》)。 《山西通志》又名大峪山。在宁武县西南,跨神池、五寨、静乐、岢岚诸县。滹沱河 《礼记》作恶池, 《周礼》作虖池,《史记》作嘑沱,又作亚驼。 《名胜志》称:滹沱古本作瀖池。源出繁峙县东,流经代县、原平、定襄、五台、盂县入河北省。

更多>> 忻州市金融休闲

    矿产资源富集。现已探明的主要有煤、铁、铝、钛、钒、钼、金、银、铜、铅、锌、硅、石英、大理石、花岗岩等50余种。全市含煤面积438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160亿吨。主要分布于宁武、河曲、五台三个煤田;铁储量17.79亿吨,占全省48.19%;铝钒土储量1.38亿吨,占全省17.72%;钛矿储量159.26万吨,占全省54.1%;金矿储量18508公斤,占全省73.87%。 生物资源繁多。共有农作物24个种类,1400余个品种。以种植高粱、玉米为主,辣椒、油枣、海红、谷子、土豆、豌豆、大豆、胡麻、莜麦、党参等都以其特有的品质饮誉国内外,享有“小杂粮王国”之美誉。全市有各类树木200种,有野生草种400多种,野生中药材300多种。境内已知的野生动物有184种,其中鸟类148种,兽类36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褐马鸡、丹顶鹤、黑鹳、白鹳、金钱豹等。二类保护动物有梅花鹿、林麝、兔狲、马鹿、天鹅等;三类保护动物有金雕、青羊、石貂等。

更多>> 忻州市文化教育

    1、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忻州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43处,其中国保单位11处,省保单位59处,县保单位524处。国保文物单位有亚洲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有艺术精湛的岩山寺壁画、有著名佛寺五台山显通寺等。我市现有博物馆机构共14个,其中市级博物馆1个,县、市(区)级博物馆机构共13个,还有各类革命纪念馆5座。全市共有三级以上文物藏品2466件,一般文物藏品18000余件。 2、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忻州境内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首选五台山作为道场,在长期的佛教文化传播与交流中,五台山佛教诸宗同蓄、汉藏共存、儒道兼容,互为影响,吸纳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近年来,五台山僧侣成立了佛教音乐团,每年参加全市各类文艺活动,还到北京、台湾等地进行了表演;近年来,我市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五台山国际佛教文化节”;最近,“五台山佛教音乐”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风格迥异的黄河文化 黄河从我市西部与陕西省划界而过,伴着黄河水,处处传唱着“二人台”。1957年河曲二人台走进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了演出;2004年,晋、陕、蒙、冀四省区“二人台”研讨会在我市召开;2005年春节期间,忻州二人台节目《挂红灯》走进了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最近,我市二人台节目参加“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活动,获总分第二名。 4、雄浑悲壮的边塞文化 万里长城由东向西从忻州境内横亘而过,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平型关、石岭关、赤塘关、忻口等都是古代边关重镇。一座雁门关号称半部华夏国防军事史,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将其认定为“中华第一关”。在抗日战争中,发生在忻州的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雁门关伏击战等,都取得了重创日军的巨大胜利,晋察冀边区司令部、八路军总部当时就在我市五台县,白求恩同志曾经在那里工作,留下了红色革命纪念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