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神池县概述

    神池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沿,东邻朔州,南接宁武,西连五寨,西北靠偏关,东北界平鲁 ,是通往陕西,内蒙必经之地。春秋为北狄地:自战国至辽、金,相继为赵雁门郡地、开阳县地 、宁远县地;明隶代州崞县,嘉靖十八年(1539)设神池营,清雍正十三年(1725)改为神池县 ,1945年神池解放,1958年并入五寨县,1961年从五寨分出,组建神池县。县名由来是有一定的 传奇色彩,具史料记载:宁武北距黄花岭,皆重峦叠嶂,迂岭而下,约三十里,地少平,有水一 泓,来无源,去无迹,旱不涸,涝不溢,鱼藻胥不生,名曰神池。相传古时有一女子,无婚而生 双龙,龙子腾空而去,龙母亦不见,但见其羊水渐涨,遂成西海子,亦即神池之由来也。 撤乡并镇之后,全县现在下辖10个乡镇,251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到 2004年底,总人口 10.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81587人。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航测可耕地面积93万亩,年实耕地面 积63万亩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生态畜牧是县域经济的主要产业,特色产品主要有月饼、 麻花、羊肉、葫油、小杂粮等。工业主要有煤炭、水利、机械、粉丝、地毯、农机修配、翻新轮船、建筑等。神池工业基础十分 薄弱,经过几十年建设,工业布局逐步和向系列化发展,总体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强。现在,已 初步形成以煤炭、铝钒土为主体的采掘业,以水泥、砖瓦、预制件为主的建材业,以豆类、山货 为主的加工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内引外联不断扩大,企业技术改造步 伐不断加快,一批新建项目相继投放,有相当一部分工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了生产规模,调 整了产品结构,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一批象桂龙咳喘宁、粉丝、地毯、铝土烧结、家用采暖 炉等名优新特产品相继问世,增强了企业活力,繁荣了城乡市场,引导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0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4万元,财政总收入3847万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643元。神池交通便利,宁(武)岢(岚)铁路、神(池)河(曲)铁路从境内通过,目前正在抓紧修建 的神(木)朔(州)铁路,横贯神池东西约49.85公里。干线公路县乡连成网络。目前全县15个 乡镇全部通了公路,95.3%的村庄通了汽车,县境内仅离大(同)运(城)公路10公里,与太原 、大同联系十分方便。神池传统的民间文艺有道情、八音会、秧歌等。境内有长城、圆明观、辘辘窑沟、悬空寺等旅游 景点,还有毛泽东路居纪念馆、烈士陵园。

更多>> 神池县历史

    神池县在春秋时属北锹之国楼烦地;战国时,赵惠文王二年(公元前297年)征服楼烦,神池隶于赵;秦时属雁门,西汉属楼烦县;魏晋属鲜卑;北魏置神武郡,领尖山、殊颓两县,神池属尖山;隋、唐隶于鄯阳县(也作善阳);辽重熙九年(1040年)属神武县;金元时隶于宁武县;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神池堡;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神池县。抗日战争时期,神池县属晋绥边区,为革命根据地之一。1945年神池县解放。1958年神池、河岚并入五寨县,1961年从五寨县分出,再建神池县到今,归忻州地区行署管辖。

更多>> 神池县地理环境

    全县现有耕地65.7多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莜麦、山药、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以油料为主,是山西省油料生产基地,油料总产多年名列全省榜首。县境南沿的管涔山北麓拥有天然林地5万多亩,是全县的主要用材林基地。此外,全县已造林数十万亩,使林地面积达到62万亩,零星植树达到100多万株,成为忻州地区的“林业生产先进县”。 神池县全境有宜农地75万余亩,宜林地35.3万余亩,宜牧地区性17.1万余亩。南部山区植被以森林覆盖为主。主要树种有落叶松、云杉和桦树。山麓灌木丛生。矿产资源以石灰石为主,遍布境内。县境南部太平庄、温岭乡拥有气煤储量23733万吨,可开采储量为22000万吨。铁矿埋藏于县境东部、北部和东南部,品种多为山西式,间有少量鞍山式,含铁量在30—58%。铝矾土主要颁于温岭、小寨、太平庄、东湖、大严备、义井、八角等乡镇,经初步勘察藏量约为3000余万吨,目前以乡、村集体和个体采矿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