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行政
子洲县行政地图 清涧县行政地图 吴堡县行政地图 佳县行政地图 米脂县行政地图 绥德县行政地图 定边县行政地图 靖边县行政地图 横山区行政地图 府谷县行政地图 神木市行政地图 榆阳区行政地图
更多>> 横山区历史
夏,传说雍州之域,为熏育氏族活动之地。商,熏育、龙方之域。西周,犬戎、西申(白翟)地。东周,春秋时属林胡地。战国时,北属林胡,南归魏境。魏置肤施县于境内(今党岔附近)。秦,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始统于秦。境归秦,属上郡肤施县。西汉,本境分属朔方刺史部上郡奢延县(址于现靖边县城西北30公里红柳河南岸)和肤施县,亦说怀远堡等地属白土县(址在神木县南)。新,奢延县易为方阴县,西北部属之。东汉,属并州刺史部上郡肤施、奢延县,今响水一带归圜阴县(址在神木县南)。三国、西晋,羌胡地。东晋、十六国,先后属前秦、后赵、后秦上郡。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匈奴贵族赫连勃勃破鲜卑、薛干等部,称天王建大夏(十六国之一,或称五胡夏,定都统万城),归夏。南北朝,属北魏夏州(治所统万城)化政郡岩绿县(址原统万城,即今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子),后归西魏化政郡。北周保定三年(563),银州(今党岔)一带改属北周雕阴郡儒林县(址榆林县东南)。隋,大业十三年(617),鹰扬郎将梁师都起兵反隋建梁国,属梁。[5] 唐,为关内道夏州朔方县(址白城子)、德静县(内蒙古乌审旗东南)和银州儒林县。五代十国,属定难军夏州、银州。北宋,以横山为界,西北部归西夏,南部为宋地属永兴军路延安府绥德军。南宋,以芦河、无定河为界,北部归西夏夏州,南部为金地属鄜延路绥德州。元,为陕西行省延安路米脂县。明,分属陕西省榆林卫和延安府米脂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取“怀柔边远”之意,置怀远堡为县(治所今旧县城),属榆林府。民国三年(1914年),为别安徽省之怀远县,遂依境内横山山脉更名横山县。横山区地图横山区地图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陕北工农政府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境内成立赤源县(址麻城界)和米西县(址石窑沟乡牛肋脖湾)。1946年10月,县府易帜,县境改属榆横政务委员会(设于镇川)管辖。1947年,归陕甘宁边区政府绥德分区所辖。翌年,改属榆林分区。1958年12月,横山县置撤销,本境分别划入榆林、靖边、米脂县。1961年9月,县复,隶属陕西省榆林地区至今。[5] 2015年12月25日,撤销横山县,设立榆林市横山区,横山区人民政府驻横山街道北大街9号。
更多>> 横山区地理环境
横山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明长城脚下,无定河中游,僻处内蒙古、陕西交界,古称塞北边陲。扼榆定公路之咽喉,位于东经108°56′41″~110°01′48″,北纬37°21′43″~38°14′53″。地处榆林市中部,东与米脂县相邻,东南与子洲县毗邻,南连延安市子长县,西接靖边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接壤,北倚榆阳区。距榆林市区51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3.8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5.85千米,总面积4333平方千米。
更多>> 横山区金融休闲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0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9.4%(可比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19亿元,比2013年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58亿元,比2013年增长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32亿元,比2013年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58:3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281元,同比2013年增长10.5%。2014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0.28亿元,同比2013年下降7.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财政总收入3418元,同比2013年下降9.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8亿元,同比2013年下降14.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9.63亿元,同比2013年下降8.0%,财政收支差进一步拉大。其中,农林水气事业费支出3.4亿元,比2013年增长36.8%,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7.5%;教育医疗卫生支出7.9亿元,比2013年增长127.9%,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4%。
更多>> 横山区文化教育
传统艺术陕北横山老腰鼓是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通常以舞队的方式出现,有单人打、双人打、四人打、八人对打、群场打的形式,舞队由伞头、鼓子手、腊花、杂色丑角组成。鼓子手动作矫健有力、威武豪放、自由洒脱,场面穿插频繁,场图对称灵活,使整个舞队表演更富有艺术感染力。2008年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 戏剧横山流行的戏剧有秦腔、山西梆子、道情、眉户、皮影、木偶戏等数种。其中以道情、秦腔较盛行。道情流行时间长,地区广,清末民初为极盛时期,剧目有《相子出家》、《张连卖布》、《小放牛》等。山西梆子在解放前的一段时间也很活跃。自横山县秦腔剧团建立后,道情和山西梆子逐渐衰落。皮影、木偶戏,也曾在横山流行过,现已绝迹。横山原无秦腔戏,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党波罗驻军骑兵团的剧团演唱秦腔。受该剧团的影响,波罗群众于1950、1955年先后成立业余秦腔剧团,秦腔逐渐成横山人民最喜爱的剧种之一。陕北说书横山区境流传的陕北说书,有悠久的历史,是横山群众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从事说书的人多是盲人,60年代初有百余人,遍及横山县。建国前,盲艺人走门串户,为群众说平安书,祈福增寿。有的还兼搞“卜卦、算命”等迷信活动。陕北说书形式简单,活动方便,不受时间、地点和听众人数的限制,穷乡僻壤都可到,家庭院落,田间地头都可说。陕北说书原来只是一人表演,在右小腿绑三层竹板,左膝上绑一扇小铜钹,右手背戴一串蚂蚱子,配合三弦,弹说带唱。70年代后,陕北说书有新的发展,由单人说唱,变为1~5人联合说唱,乐器也增加板胡、二胡、笛子、四页瓦、小锣、小鼓、小钹。演唱生动活泼、丰富多彩。[13] 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在横山城乡流行很广,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分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种,包括小调、信天游、劳动号子、风俗歌、秧歌等。内容以爱情为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争取婚姻自主,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与解放后人民民主幸福生活的赞颂。它的特点是纯朴优美、活泼、上口,歌词信口而出,“游天”而唱。名优特产横山区境内土特产品有横山羊肉、大明绿豆、横山白绒山羊、横山香谷米、横山洋芋等10多个品种。横山羊肉横山羊肉肉质鲜嫩、肥瘦相间、高蛋白低脂肪、无膻味、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被誉为“肉中之人参”。201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公布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6] 大明绿豆大明绿豆籽粒外观浅绿光亮,颗粒大,富含淀粉、脂肪、纤维素、钙、磷、铁和维生素等,被誉为粮食中的绿绝珍珠。其味甘性凉,有显著的清热解毒、消肿利水、明目降压功效。是主要出口创汇名特优产品。2008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公布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横山白绒山羊横山白绒山羊产绒量高,绒纤维细长、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净绒率在56%以上,产重率在105%以上。饲养特点是耐粗饲,耐寒冷,抗风沙、抗病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