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商水县概述
商水县区号:0394商水县邮编:466100商水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辖23个乡镇(场),总面积1314平方公里,人口107万,商水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物阜民丰。秦时始置阳城县。隋朝,改置 水县。宋建隆元年改称商水县,沿用至今。现存章华台遗址,凉台寺遗址,扶苏城址,寿圣寺塔,叶氏住宅等一批名胜古迹。商水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芝麻、棉花、烟叶等,是国家首批命名的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科学技术的普及又为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比比皆是;间作套种、地膜覆盖、化学调控等农业生产技术广泛被农民运用。商水是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化试点县。“田成方,树成行,沟河林成带,农田林成网,道路林荫化,村庄林中藏”已成为田园一景。商水是全国秸杆养牛百强县之一。农民采用“氨化秸杆、过腹还田”的新技术饲养牲畜,利用复合饲料饲养家禽,使畜牧业迅猛发展,成为中国豫东重要的黄牛、生猪、槐山羊饲养地,涌现了一批规模适度的饲养大户,专业大村及现代化的养殖场。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专家到商水考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商水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充裕的劳动力,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国有工业、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已形成化工、机械制造、粮油加工、纺织生产、服装加工、畜禽肉蛋贮藏加工、林果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所生产的化肥、电机、食油、淀粉、毛线织物、服装、绿色食品、木制品、防火涂料等优质商品走俏国内外市场。商水地理位置段越,能源充足,交通方便,通讯快捷。县城距郑州航空港——薛店机场仅149公里。周漯公路、周上公路、周项公路、和连接京广、京九两在铁路干线的漯(河)阜(阳)铁路贯穿全县,形成了以公路、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50000门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均已开通,可随时随地与国内外直通电话、电报。电力供应充足,可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需要。旅游接待设施日臻完善,县委招待所、棉麻宾馆和商业购物中心为中外宾客住宿、游乐购物提供段质服务。勤劳的商水人民用汗水创造新生活,好客的商水人民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良好的信誉、最优质的服务,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来观光旅游、投智、投资、投技,经商兴业,共创辉煌。
更多>> 商水县历史
汉代称汝阳,以妆水为名。隋代改为溵水。宋太祖赵匡胤为避父讳(其父名赵弘殷),讳“殷”、“溵”等字,“殷”、“商”为同一王朝名,改“溵水”为“商水”。 商水地域在西周时,属沈国。春秋时,蔡昭侯十三年(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此时其县境西部属蔡国,东部属顿国。楚昭王二十年(公元前496年),楚国先灭顿国,后又灭蔡国。战国时,属楚国。秦,在阳城(含舒庄乡扶苏寺村)置县,属陈郡。陈胜、吴广起义时期,改阳城为扶苏。西汉时,属豫州汝南郡,县境分属阳城、汝阳、博阳三县。其后其县名屡经变换,至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在其地域上又分置了殷水肥(治所为商水老城,另一说在今邓城镇潘堂)。大业初年(605年),并汝阳县入殷水县。皇泰元年(618年),置扶苏县,与殷水县同属陈州淮阳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并扶苏县入殷水县,属河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属陈州。兴元元年(784年)属陈州淮阳郡。五代,县名仍称殷水,属陈州。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殷水县为商水县。 1947年8月18日,商水县城第一次解放;10月23日,商水县城第二次解放;11月成立商水县民主政府,12月又在其今日辖地西部成立了郾商西县民主政府。1949年2月,郾商西县并入商水县。1952年6月10日,周口市改为镇归商水县管辖,商水县政府由商水城关迁到周口,属淮阳专区。1954年5月5日,商水县与周口镇分署办公。1958年,周口镇第二次并入商水。1965年11月25日,商水县与周口镇再次分署办公。1975年,商水县直机关由周口迁至商水老城至今。1953年前,商水县属淮阳专员公署。1953年—1965年,属许昌专员公署。1965年后属周口专区(周口地区),2000年8月2日属周口市。
更多>> 商水县地理环境
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河流有沙颍河、汾河、清水河等。地处暖温带南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季风半湿润气候,全年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平均2094.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85.1mm,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23天,年平均气温14.5℃。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2℃;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