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株洲市概述
株洲市位于中国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京广、沪昆铁路的交点,是湖南省东部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株洲的总面积为11262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为535平方千米,总人口367万,其中市区76万。该市解放前仅为隶属湘潭市的一小镇。民国政府曾计划以株洲为址建成“东方的鲁尔区”。之后成为毛泽东时期大力建设的三线军工城市,市内大型军工企业星罗棋布。改革开放后军退民进,重工业仍保持相当力量,包括电力机车,飞机发动机,硬质合金和化工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此外,借助发达便利的铁路交通网络,该市芦淞区小商品市场和服装鞋帽市场在整个中南地区首屈一指。 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介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之间。株洲市现辖醴陵市、炎陵县、茶陵县、攸县、株洲县五县市和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四区,以及113个乡镇。 长沙(湖南省会)、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中游,呈“品”字形分布。长沙到株洲和湘潭的距离都是50公里,目前已经由高速公路连接。除了地缘上的紧密,三地在经济社会上亦有相当多的联系,“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沙、株洲、湘潭的简称,其中株洲市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工业基础最强的城市。“长株潭城市群”早在10年前,就已经启动了包括金融改革、供电、交通、供气、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等十大工程,是中国第一个自觉地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试验区。它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国务院于2007年末已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近年先后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都、重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今位于中部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株洲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综合实力一直位居湖南第二,截至2006年,株洲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24个街道、66个镇、46个乡、1个民族乡。
更多>> 株洲市历史
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故又名“槠洲”。自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后,株洲之名沿用至今。远古时期,株洲地区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炎陵县鹿原陂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据考古发现,在株洲县漂沙井黄霞垅磨山有6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叠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株洲属楚之黔中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巫中地区为黔中郡,株洲属之。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县,孙权割湖南县以东和醴陵、修县沿湘江东岸地带置建宁县,筑县城于今株洲市庆云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宁港两岸,属长沙郡,乃株洲建县之始。建宁县城商业发达,后一度毁于战火,据《水经注》建宁有新旧二城:旧城在槠州,吴所立:其新城则朱亭、淦田间有古城基地是也。公元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隋灭陈,废建宁。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复置建宁县,属南云州;六年后即唐太宗元年,将建宁并入湘潭。清顺治七年,江西商人在株洲修建宁码头,商业又有发展。木材、茶叶、稻米、肉、蛋、瓷器、鞭炮、夏布、土纸等贸易居湘潭集镇商业之首。清末民(国)初,随着粤汉、株萍铁路的修筑与湘江联网形成水陆交通优势。株洲镇居民达3万余户,且大都居住于解放街、建宁街一带。民国14年,彭松林(中共地下党员)与友人合资在株洲新街(建宁街)开设米店。次年,发动成立株洲商民协会,并出任执行委员长,组建了粮食、南货、棉布、百货、缝纫、五金、园林、理发等16个同业公会。民国33年,日军进犯株洲,大部分房屋被毁。
更多>> 株洲市地理环境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介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之间。株洲市现辖醴陵市、炎陵县、茶陵县、攸县、株洲县五县市和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四区,以及113个乡镇。 株洲市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自然条件总体特征: (1)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生长期长。风向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正南风。(2)市域地貌类型结构:水域637.2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5.66%;平原1843.25平方公里,占16.37%;低岗地1449.86平方公里,占12.87%;高岗地738.74平方公里,占6.56%;丘陵1916.61平方公里,占17.02%;山地4676.47平方公里,占41.52%。山地主要集中于市域东南部,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两岸分布。(3)株洲市域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大,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产有40余种。市域各类矿产地341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9处,小型矿床86处,矿点236处。(4)株洲市域的河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341条,30公里以上的19条,100公里以上的7条,均属湘江水系。湘江干流在株洲市域内全长89.6公里,占湘江总长的10.46%。市域内湘江一级支流较大的有洣水、渌水;湘江二级支流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洮水、攸水、澄潭江、铁水等4条。
更多>> 株洲市金融休闲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09.5亿元,增长13.4%。经济增幅位于长沙、岳阳、湘潭之后,居全省第四位,排位较上年提前一位;高出2001-2007年年均增幅1.1个百分点,经济仍处在持续增长期的较高平台上运行。全市经济总量三年连续跨越600亿、700亿元和900亿元三个台阶。全市人均GDP达到24563元,居全省第二位。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9.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7.2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02.7亿元,增长13%。在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列第56位,居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之首。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82.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增长21.4%,一般预算收入46.7亿元,增长24.3%。从2005年开始,全市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已连续4年超过20%,2008年继续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增长但月度波动十分明显。全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8.6%,低于上年1.9个百分点。2008年全市财政总支出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39.6%。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2008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分别为2193.7亿元、2118.1亿元,增长2.2%和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55.4亿元,增长1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96.6亿元,增长22.9%。各项贷款余额349.3亿元,增长15%,其中短期贷款186.7亿元,增长6.3%;中长期贷款140.2亿元,增长23.6%。银行存贷比为46.2%,回落1.3个百分点。
更多>> 株洲市文化教育
历代帝王钟情于此炎帝长期活动于茶陵,长眠于炎陵,尧帝生于攸县、都于攸县、葬于攸县,舜帝巡视南疆、留迹株洲,大禹治水过攸县、娶攸女,皆有信史可证,实乃株洲之幸。据历史记载和传说,先后与株洲发生过关系的古代皇帝有唐太宗李世民(率兵征战南方,右眼中箭重伤,在现今九郎山被九位郎中治愈);唐玄宗(为醴陵王仙登真观御书6个大字);宋太祖赵匡胤(重用炎陵人尹鹏飞,将其侄女嫁给尹为妻);宋太宗(为醴陵王仙登真观再赐御书飞白二字);宋徽宗(重用攸县名士彭天益,修复攸县名观阳升观);宋孝宗(联姻茶陵驸马谭斗南,题诗茶陵名胜皇雩仙);明太祖朱元璋(病愈九郎山,安营枫树寨,露宿屏山寺,避难白关镇,重用茶陵人,屠杀株洲人);明武宗(下江南时路过荷塘铺、马家河、神福港等地);乾隆皇帝(下江南寻亲经过荷塘铺、仙庾岭、伞铺垅、仙井乡,为攸县垦荒案平反)……历代名士寄情于此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老莱子隐居株洲宋家桥,南朝齐梁间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隐居株洲古大桥,南齐时国之重臣司空张巴玉隐居攸县司空山。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游于株洲,其女儿病故霞湾。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四过株洲,两宿株洲,九抒其怀。中国最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经株洲“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中国最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在茶陵赞皇雩泉、览灵岩景、登云阳山、访麻叶洞。大诗人陶渊明志异醴陵梅花泉,大思想家王夫之志叙攸县宝宁寺。大书法家米芾题壁空洲“怀杜崖”,大教育家王守仁题诗醴陵泗州寺。旷世大儒朱熹宿朱亭,走建宁,寓醴陵,一代名相房玄龄叹屏山寺,撰古刹碑。东吴名相顾雍封醴陵侯,南朝才子江淹结《醴陵集》。东汉蔡伦曾经造纸于攸县蔡公潭,唐朝骆宾王一度避难于炎陵十都乡,清代左宗堂韬光渌江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