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醴陵市概述

    醴陵市区号:0733醴陵市邮编:412200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罗宵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总面积2157.2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00 万人,东汉初置县,1985年撤县设市,因盛产陶瓷和烟花鞭炮,而享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名。醴陵,山俊水曲,风物宜人,年平均气温17.6℃,雨水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达288天。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纪念地先农坛、东富寺、日本佛教的主要流派佛教禅宗曹洞宗的发源地云岩寺及醴泉映月、财源塔影、状元芳洲、红拂古墓、渌江书院等多处名胜古迹,点缀河山。这片英雄的土地,曾走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李立三、抗日名将左权及耿飚、宋时轮、蔡升熙、程潜、陈明仁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优秀将军和仁人志士。“天下名瓷出醴陵”。早在清末,“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醴陵陶瓷闻名海内外,堪称醴陵一绝,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历经世纪沧桑,醴陵瓷器不仅走进了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而且飘洋过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近年来兴起的炻瓷,更是风靡全球,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一个拳头。全市已拥有陶瓷生产企业400余家,形成了以日用瓷、电瓷、艺术瓷、特种工业陶瓷为主的多元化产品体系,逐步发展成为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醴陵迈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建市以来,全市人民锐意进取Q,艰苦创业,经济工作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醴陵成为长江流域第一个吨粮县(市)及湖南省首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市)之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粮食作物朝高产、优质化方向发展,经济作物朝区域、特色化方向迈进,建立了反季节茄子、早熟黄瓜、无籽西瓜、水藕、荸荠等一批特色基地。

更多>> 醴陵市历史

    据《古今图书集成》:东汉析湖南地置醴陵。据《湖南地理志》:以县北醴泉得名。据《史记》:“汉高后四年,封越以醴陵国为食邑。”以故国名县。 西汉为临湘县地,高后四年(前184)封长沙王刘越为醴陵侯,“醴陵”之名自此始。东汉初置醴陵县,属长沙郡。元朝元贞元年升为醴陵州,属天临路。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属长沙府。民国初年属湘江道,1937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长沙专区,1952年属湘潭专区,1983年属株洲市。 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5]76号)撤销醴陵县,设立醴陵市(县级),以原醴陵县的行政区域为醴陵市的行政区域。8月15日挂牌成立。 1996年,醴陵市辖5个街道、14个镇、23个乡:西山街道、阳三石街道、城东街道、黄泥坳街道、解放路街道、马恋镇、大障镇、王仙镇、白兔潭镇、仙霞镇、均楚镇、沈潭镇、泗汾镇、南桥镇、贺家桥镇、浦口镇、船湾镇、黄獭嘴镇、富里镇、八步桥乡、大林乡、王坊乡、长岭乡、石亭乡、东堡乡、东富乡、军山乡、孙家湾乡、枧头洲乡、官庄乡、神福港乡、黄沙乡、清水江乡、嘉树乡、转步乡、高桥乡、板杉乡、新阳乡、栗山坝乡、茶山乡、渌江乡、枫林市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