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海州区概述

    海州区位于连云港市区西南部,距连云港市中心4公里,东与云台区相望,西与东海县交界,南与灌云县相接,南北长24.3公里,东西宽约6.6公里,区政府驻海州城内西南路中段。面积为158.9平方公里。辖朐阳、锦屏两镇及洪门、新坝两乡和海州、幸福路两个街道办事处。共24个居民委员会,337个居民小组;43个村民委员会,297个村民小组;185个自然村,人口12.5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境内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壮族、苗族、朝鲜族、蒙古族。海州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境内地势低平,平原高山齐观,河湖丘陵、滩涂俱备,平均海拔为5米。锦屏山马耳峰海拔为427.7米,为全区最高点。平原占总面积80%。城区南侧有锦屏山、白虎山,东部有较著名的孔望山、石棚山等。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连云港机场距海州25公里,有飞往上海、广州、厦门、北京、沈阳等地的航班。玉带河横贯区境北侧。最南面是与灌云县交界的泊阳河,向东直通黄海。城西有全市最大的蔷薇河。国家四大磷矿之一的锦屏磷矿位于境内。海州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迅速,全区已建成了粮食、蔬菜、果品、淡水鱼、肉禽蛋5个生产基地。境内白虎山小商品批发市场为苏北最大规模批发市场,年成效额10亿元左右,城市建设已与市中心区连成一片,并保留了一定的古城风貌,仿古一条街正在加速发展。区内有水厂1座,保证居民用水。集体、个体商业网点1650家。辖区内的金融机构较全,为海州各行各业,特别为海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区内有电影院1座,文化馆(站)3所,医院等医疗机构10余家,民政福利企业36家,城乡敬老院5所,幼儿园15所,中学6所,中专1所,文教事业发展迅速。海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新石器时代的将军崖岩画、汉代的孔望山摩崖石刻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棚山摩崖题名石刻、孔望山龙洞石刻、白虎山摩崖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孔望山汉代摩崖石刻是我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佛教摩崖造像早200年。雄踞于海州城南的白虎山,遍布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刻数10处。其中宋代的“张叔夜题名”石刻最负盛名。山下“好汉茔”,相传为宋江等梁山好汉殉难处。据《左传》记载:在鲁国任职的孔丘,曾登朐山(今孔望山)观海。

更多>> 海州区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 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宜人。 水文状况 细河是辽宁省阜新市人们心中的母亲河。 河名演变细河在清代乾隆年间蒙古名称为锡日塔拉河,汉名马鞍河。义州(县)以下始名细河,日伪统治时期阜新市区段称细河。上游称伊吗图河,亦称“丝河”。辽宁省水文总站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在历年颁发的《水文年鉴》中伊吗图河以下通称“西河”,阜新市区段称细河。1970年7月辽宁省测绘管理处与阜新市联合编制《阜新地图(1:13万)》及1979年11月辽宁省第二测绘大队编制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图(1:14万)》,市区以下通称细河,伊吗图河单独存在。伊吗图河与细河汇流处以上的河道长度分别为74.6公里和72.8公里,控制面积分别为728平方公里与828平方公里。细河控制的面积较大,宽度相差不多,是以河名采用细河。 干流概况细河是大凌河下游左侧最大支流。源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他本扎兰乡东北东骆驼山(清初名摩该波罗山)北坡牌楼营子村附近。经阜新市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东梁乡、伊吗图乡、卧凤沟乡以及清河门区的蔡家屯入义县,在复兴堡进入大凌河,全长113公里,总流域面积2932平方公里,比降O.002一o.001。上游他本扎兰乡杨家荒村以上超过O.0059,河宽160—300米。细河水系发达,沿河沟谷平原地下水开采条件好,土质肥沃,开发较早。辽太平元年(1021年)曾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红帽子乡古城遗址建睦州(后改名成州),清康熙元年(1662年)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设多罗达尔汗贝勒王府,后为土默特左翼旗府。清光绪年间在今阜新市区发现煤田,随着煤炭事业的发展,民国29年(1940年)日伪政权在细河畔海州设阜新市。境内细河水系的干支流分布在全市19个乡,210个村。控制面积2290平方公里,主流长94.3公里,比降o.0017,平均每平方公里泥沙流失量917吨。细河是季节性河流。实测最大流量505秒立方米(海州站1963年7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