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马尾区概述

    马尾区面积约为13.5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2万人左右,其中有约1.25%身居海外。它地处闽江口,依托地下位置的优越,成为福建省会福州市的一个重要通商口岸和引资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党对沿海开放地区的政策的倾斜,使马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马尾区居民生活水平正在向小康水平发展,据区委会公布的数据:户年约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点总户的约20%。户均面积约100平方米,人均约18平方米。各类现代化的家用电器普及为87%左右。各类休闲设施也较齐全。马尾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也比旧时代有了很大的增长,各类院校罗棋布地分布在各个行政村,其中师大二附中做为省级重点中学,源源不断地向高校输送高质量生源。还有二十四中做为市级重点职业中专,也不断地向当地企业输送掌握一定技术的技术人员。自建区以来,区委就十分重视区政设施建设,所不完全统计,区委以投入数亿资金用于区政建设。马尾港正成为我国沿海主通道上的主枢纽港之一。马尾港是我国外贸口岸,年吞吐量近万吨,位列全国十大港口之列。加上104国道,长乐机场专用公路,罗长高速公路,福温铁路在此交汇,交通枢纽功能日益突出。马尾是福州对外开发的窗口及对台“三通”的重要口岸。福州马尾港与台区拥有历史文化名港和“临江、拥海、青山、秀水”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还拥有诸多的文物古迹及名胜,具有发展旅游的诸多优势,可开辟如闽江水上游,近代革命史教育游、山地观景旅游等专项旅游项目。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以来的地缘及血缘特殊关系使其在实现两岸“三通”和开展对台贸易上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已被列为对台直航试点的两个口岸之一。马尾现有高新技术“火炬”项目数量及科技含量在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马尾区正成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经济的新的重要增长点。

更多>> 马尾区历史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号东冶港,清光绪末年称马江尾,民国二年(1913年)设马江镇,1951年更名为马尾镇,因地处马江之尾而得名,隶闽侯县。1956年,撤销马尾镇,设立马尾区。1958年改制为马尾人民公社。1960年1月,从闽侯县划归福州市,隶属郊区行政办事处。3月,撤销郊区行政办事处,复置马尾区,隶属市人民委员会。1962年1月,恢复郊区行政办事处,马尾区隶属之。 1969年马尾区改制为马尾公社。1970年2月,与亭江公社、渔业公社合组为马江公社,直隶市革命委员会。5月,马江公社改制为马江区,下辖马尾、亭江、渔业3个公社。1972年1月,渔业公社划归市商业局水产站领导。1975年4月,亭江公社划归郊区管辖。1978年2月,撤销马江区并入郊区,复设马尾镇,连同马尾公社隶属郊区。1982年8月,恢复马尾区,拆郊区马尾镇和马尾公社成立马尾区,为市辖区之一,撤销马尾镇,设立马尾街道办事处。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国函[1995]102号)批复调整福州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马尾区辖马尾街道办事处和马尾镇,从原郊区划入的亭江、琅岐2个镇和岐山镇的魁岐、建坂、龙门、双协、快洲5个居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996年1月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从原郊区划入亭江、琅岐2个镇,马尾街道办事处更名为罗星街道办事处。2000年,闽侯县闽江乡的闽亭、建亭2个村划归马尾区亭江镇管辖,闽江乡的公婆、胜利、建星3个村划归马尾区琅岐镇管辖。2000年,马尾区辖1个街道、3个镇:罗星街道、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03527人,其中各街道(镇)人口(人): 罗星街道 60446 马尾镇 32462 亭江镇 41241 琅岐镇 693782001年,马尾区辖罗星街道办事处和马尾、亭江、琅岐3个镇,设11个居委会、61个村委会。面积274平方千米,人口15.53万人。2003年末,全区总面积190平方公里,辖马尾镇、亭江镇和罗星街道,总人口13.8万。2005年,全区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辖马尾镇、亭江镇和罗星街道,总人口13.8万。 2006。全区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辖马尾镇、亭江镇和罗星街道,设47个村(社区),总人口13.8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