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祁县概述

    祁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因古时有昭馀祁泽薮而得名。全县辖6镇2乡,160个村民委员会,289个自然村。境域面积854平方公里。2002年底人口25.7万人。祁县辖6个镇、2个乡:昭余镇、东观镇、古县镇、贾令镇、城赵镇、来远镇、西六支乡、峪口乡。 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岳山北麓,太原盆地南部,汾河东岸。东与太谷县相邻,西与平遥县接壤,南与武乡县交界,北与清徐县毗连,东南与榆社县峰峦相依,西北与文水县隔河相望。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12'5"-112°39'6",北纬37°4'5"-37°28'6"之间。平面轮廓呈东南至西北长条状。县城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山西省会太原市67公里。 地势由东南渐向西北倾斜。从山地、丘陵逐渐过渡到平原。三类地区各占总面积的46.6%、12.4%、41%。山川秀丽,景色万千。山地峰峦重迭,沟壑交错,表层为土石结构,大部分为灌木覆盖,宜林适牧。丘陵地区表层为厚层黄土覆盖,粮丰林茂。平川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主要产粮区。全县土地面积854平方公里。 祁县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9.9°C,年平均日照时数26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41.8毫米,无霜期171.2天。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风、雹、霜等自然灾害,以干旱现象最为普遍。 河流属汾河水系。共有汾河、昌源河、滹溪河、乌马河、阎灿河、王贤河等大小6条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地面水径流量7037.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943.7万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6597.4万立方米。 祁县地当通衢,历来是山西省交通枢纽之一。古时有两条驿路通过。一条是秦陇等地北上必经之路,另一条是由晋中通往晋东南的孔道。子洪口,东有板山,西有白寺岭,海拔均在1100以上,沟宽500米,长20公里,双峰对峙,形成天然关隘,是进出上党之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今,交通更加方便。南同蒲铁路东西向横贯县境,长20公里,设祁县、东观2个车站。祁临高速、国道108线、208线及大运公路纵横贯穿县境,乡村公路网络交叉。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04公里。 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对梁村古文化遗址考证证明,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先民们就在祁县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祁县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春秋进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至今仍被奉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楷模。王允、温峤、温大雅、王王圭、王维、温庭筠,王溥、罗贯中、戴廷木式、渠本翘等历史人物,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对人类社会进步,对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共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武克鲁英勇善战功勋卓著,令日军闻风丧胆。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昭馀儿女雄姿英发,涌现出一代风流人物。有党政军高级干部,有科技界专家学者,有文化界名流,更有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祁县素以文风著称,历来注重教育。创办于金代大定年间的学宫及后建之昭馀书院,至今遗址犹存。1905年,渠本翘首倡创办祁县中学校,是山西省最早的县办中学之一。1909年,孟步云力排众议,创办女子小学,开女子教育之先河。尊师重教相习成风,藏书、出版亦很可观。祁县图书馆现有藏书 11.7万册,其中古籍图书5.03万册,善本图书3万余册,数量之多,版本之精,为县级图书馆少有。宋版书《昌黎先生集考异》系海内孤本,被誉 为“国宝”。祁县文物管理所馆藏文物达4600多件,其中古字画1000多件。历代名家如南宋管道升、明唐寅、仇英、蓝瑛、董其昌、清傅山、何绍基、钱载等人的真迹,均有所藏。

更多>> 祁县历史

    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对梁村古文化遗址考证证明,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先民们就在祁县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祁县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春秋晋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至今仍被奉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楷模。王允、温峤、温大雅、王珪、王维、温庭筠,王溥、罗贯中、戴廷栻、渠本翘等历史人物,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对人类社会进步,对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共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武克鲁英勇善战功勋卓著,令日军闻风丧胆。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昭馀儿女雄姿英发,涌现出一代风流人物。有党政军高级干部,有科技界专家学者,有文化界名流,更有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祁县素以文风著称,历来注重教育。创办于金代大定年间的学宫及后建之昭馀书院,至今遗址犹存。1905年,渠本翘首倡创办祁县中学校,是山西省最早的县办中学之一。1909年,孟步云力排众议,创办女子小学,开女子教育之先河。尊师重教相习成风,藏书、出版亦很可观。祁县图书馆现有藏书11.7万册,其中古籍图书5.03万册,善本图书3万余册,数量之多,版本之精,为县级图书馆少有。宋版书《昌黎先生集考异》系海内孤本,被誉 为“国宝”。祁县文物管理所馆藏文物达4600多件,其中古字画1000多件。历代名家如南宋管道升、明唐寅、仇英、蓝瑛、董其昌、清傅山、何绍基、钱载等人的真迹,均有所藏。 祁县为晋剧主要发祥地。同治七年(1868)创办的上下梨园,是较早的晋剧班社。张庄的荣升班也培养了众多的晋剧艺徒。晋剧爱好者们还组织了许多技艺很高的票庄社。对晋剧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祁县又是祁太秧歌的发源地之一,为当时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小戏曲,拥有剧目300多个。还派生出一个新的艺术品种--祁县武秧歌,表演方式以武打为主,采用传统武术套路,真刀真枪,具有独特风格。 祁县民居建筑,集实用、艺术于一体,实现了二者和谐的统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被中央电视台列入《中国民居精华》系列片,已介绍到国外。祁县古城明风清韵,古色古香。全城共有古院落1000多所,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屋2万多间。民居代表作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被誉为“双璧”。乔家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6个大院,含20个小院。整个宅院呈双“喜”字型,不仅富有整体美,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又各具特色。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所有场景都在乔家大院拍摄,因而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更多>> 祁县地理环境

    地势由东南渐向西北倾斜。从山地、丘陵逐渐过渡到平原。三类地区各占总面积的46.6%、12.4%、41%。山川秀丽,景色万千。山地峰峦重叠,沟壑交错,表层为土石结构,大部分为灌木覆盖,宜林适牧。丘陵地区表层为厚层黄土覆盖,粮丰林茂。平川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主要产粮区。全县土地面积854平方公里。 祁县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9.9°C,年平均日照时数26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41.8毫米,无霜期171.2天。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风、雹、霜等自然灾害,以干旱现象最为普遍。 河流属汾河水系。共有汾河、昌源河、滹溪河、乌马河、阎灿河、王贤河等大小6条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地面水径流量7037.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943.7万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6597.4万立方米。 祁县地当通衢,历来是山西省交通枢纽之一。古时有两条驿路通过。一条是秦陇等地北上必经之路,另一条是由晋中通往晋东南的孔道。子洪口,东有板山,西有白寺岭,海拔均在1100以上,沟宽500米,长20公里,双峰对峙,形成天然关隘,是进出上党之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今,交通更加方便。南同蒲铁路东西向横贯县境,长20公里,设祁县、东观2个车站。祁临高速、国道108线、208线及大运公路纵横贯穿县境,乡村公路网络交叉。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04公里。

更多>> 祁县金融休闲

    明清两代,祁县商业繁荣,闻名遐迩。早在明代中期以后,祁县商人便结成了财力雄厚人数众多的祁县商帮。清代以来更有了长足的发展。祁县商帮的商号票号遍布国内通都大邑,水旱码头,甚至远至俄国的西伯利亚、莫斯科,日本的东京、神户、大板,朝鲜的平壤、仁川、汉城,以及南洋各地,号称“汇通天下”。故有“金祁县”之称。 沧海桑田,兴衰交替。新中国建立以来,祁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革命传统,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业由过去的粮食不敷消费一跃而为商品粮基地县。水利建设稳步增加,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生产条件显著改善。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小麦、玉米单产名列全省前茅,苹果专供北京市场,养牛全省第一。与此同时,工业生产由小到大,从缓慢发展到迅速增长,已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品种多样,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玻璃、酿造、碳素、化工为全县工业4大支柱。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2002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31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7.5亿元。职工平均工资8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3元。市场活跃,购销两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