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交口县概述

    交口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北纬36度45分-37度10分,东经111度05分-111度35分。北邻中县,南界隰县、份西县;东与孝义县、灵石县毗连,西与石楼县相接。东西宽约45.3公里,南北长约53.1公里,总面积1268.1平方公里,距太原321公里。交口县始建于一九七一年四月。由隰县划出的交口、石口、川口、城;灵石县划出的回龙、双地;孝义县划出的大麦郊、坛索、温泉九个公社组成。一九八四年体制改革,改置为五乡四镇:石口乡、川口乡、坛索乡、温泉乡、回龙乡,城关镇、康城镇、双池镇、桃红坡(原大麦郊公社)镇。乡镇下辖145个村委会,476 个自然村。现属吕梁地区管辖。汉武帝时置蒲子县,晋永嘉元年(307)刘渊都此,故治在今交口县石口乡蒲子村。晋永嘉三年(309)于蒲子里置大昌郡,故治在今交口县石口乡蒲依村。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置东岭县,太和二十一年(497)改为新城县,隋废。唐武德初复置。贞观元年〔627)并入温泉县。故治在今交口县,确址无考。北魏太和十二年(488)于蒲子置汾州,故治在今交口县蒲子村。唐武德三年(620)置此温州,贞观元年(627)废,改置温泉县。五代,宋,金因之,至元三年(1337)并人孝义县,故治在今交口县温泉村。唐武德三年〔620)于温泉县王庄堡置高唐县,贞观元年(627)并人隰州,故治在今交口县西大麦郊。《史记·赵世家》载,在今交口县石口 村设石阿城,又名乌门关。交口县地面资源也很丰富,有可制高级饮料和果类食品的沙棘、棠梨、红果、山葡萄,沙棘面积约万亩,年可采量4000万吨;可供盛晏佳菜的蘑菇、红花菜、黑木耳、猴头、蕨菜。中草药有党参、五味子、山楂、黄芪、甘草、知母、柴胡、金银花等一百五十余种。飞禽有益禽雕、 猫头鹰、山麻雀、鹰、啄木鸟等;肉禽有野鸡、鹤鸽等;鸣禽有画眉、串山灵等;珍禽有褐马鸡。山兽有豹子、狼、狐狸、野免、山羊、野猪、麝、豹等。交口县深山僻壤,交通闭塞,土地贫瘠,过去生产十分落后。1949年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实行了责任承包制,调整了产业结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获得较好收成。工业上开发当地资源优势,乡镇企业、村办企业、联办企业、个体企业异军突起。全县工农业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交口县1950年几乎没有基础工业,小煤窑年产量100-200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放搞活,充分开发资源优势,工业生产初具规模。重工业以采掘和原料生产为主,轻工业分别为农产品和非农产品加工制造业。主要行业有:煤炭、硫、铁矿石开采,炼铁、炼硫、炼焦、饮料和食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

更多>> 交口县历史

    交口县于1971年组建,因县址驻交口镇而得名。 交口县辖4镇5乡:城关镇、康城镇、双池镇、桃红坡镇、石口乡、川口乡、回龙乡、温泉乡、坛索乡。 2000年,交口县总人口107461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24210 康城镇 15128 双池镇 18008 桃红坡镇 10435 石口乡 5191 川口乡 8212 回龙乡 11042 坛索乡 5104 温泉乡 1013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更多>> 交口县地理环境

    该县名胜古迹较多,位于县城西南18公里处的山神峪千佛洞享有“中国名胜”之誉;温泉大钟、石雕卧狮及千佛洞为省级文物单位;云梦山胜地、温泉无根碑及大麦郊红军东征纪念馆等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