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如东县概述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是南通市北三县之一。地处东经:120°42′ — 121°22′,北纬:32°12′ — 32°36′,东面和北面濒临南黄海,西部与如皋市接壤,西北与海安县毗连,南部与南通市通州区为邻。如东县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余平方公里。2004年底,总人口108.46万人。如东县辖14个镇:栟茶镇、洋口镇、苴镇、长沙镇、大豫镇、掘港镇、马塘镇、丰利镇、曹埠镇、岔河镇、双甸镇、新店镇、河口镇、袁庄镇,县城为掘港镇。县境陆地西起袁庄镇李庄村西端,东止如东盐场东堤,长达68公里;南起掘港镇朱家园村南河界,北止栟茶新垦区,宽达46公里。如东外海沙脊间的深槽可通海船,其最深处位于西太阳沙外侧烂沙洋,水深16-25米,为优良深水港资源,在建15-20万吨级深水码头:洋口港。如东是全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县份之一。改革开放,让世界了解如东,更让如东走向世界。以其丰富的物产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客商来如东投资兴业。现有工业企业7000多家,初步形成了纺织、机电、食品、化工等多门类工业体系,中天光缆、力神铁链、强生手套、DD毛巾等一批名牌产品畅销海内外。成功兴办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140余家,外商直接投资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瑞士、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涉及一、二、三产业。目前已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出口商品涵盖纺织、机械、电子、粮油食品、土畜产、轻工、化工等15大类160多个系列,年自营出口总额1.68亿美元。对外开放促进了如东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全县产业经济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百家明星县、全国科技、邮电百强县和江苏省小康县行列,并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民间绘画之乡。
更多>> 如东县历史
如东古代为海洋,唐代时逐渐成为陆地,唐将薛仁贵在此驻兵,是马塘镇得名的由来。北宋始设栟茶、丰利二镇,范仲淹所修“范公堤”贯穿全境,至明代逐渐繁荣,掘港有“十里小扬州”之称,佛教兴盛,庙宇众多,至满清始废。 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历史上开始设立如皋县,它曾包括今天的如东县及海安县的部分地区(古代的如东地域原属泰州如皋县东乡)。 现存明、清时期的《如皋县志》记载:东晋义熙七年,分广陵郡而设置建陵、宁海、临江、蒲涛五县。北周时废蒲涛县,并临江县入宁海县。如皋县隶属于海陵郡。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如皋县并入宁海县,隶属于扬州总管府(公元605年改为江都郡)。唐朝大和五年(公元831年)设置如皋场,隶属于泰州。北宋初,如皋县隶属于淮南东路泰州军。元代,如皋县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明代,如皋属于扬州府泰州。到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如皋县隶属于通州。 如东县有着优良的自然环境。陆地是典型的滨海平原,地势基本平坦,略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高程一般在海拔3.5—4.5米之间。气候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受海洋的调节和季风环流影响,一年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是最宜于人类生活和作物生长的地区。县境内土地肥沃,水草丰盛,林木繁茂,田园葱茏,盛产棉粮果蔬。如东曾三度突破皮棉总产百万担大关,在全省独领风骚,享誉全国,受到国务院表彰。如东还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瘦肉猪基地先进县,全国山羊板皮出口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鸟瞰如东大地,河渠纵横,田园平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辽阔的“巨掌”上堆金砌银,流光溢彩,好一个苏中“小江南”,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更多>> 如东县地理环境
如东大部分地区属于淮语区如泰片,在历史上属泰州管辖,后被人为划入南通,南部兵房乡属于北吴语区。在语言上又分东路区和西路区,东路区保留了更多的明代古音,是重要的语言活化石区域。近年来,随着如东经济发展,淮语音色也再不断消褪。
更多>> 如东县文化教育
如东大部分地区属于淮语区如泰片,在历史上属泰州管辖,后被人为划入南通,南部兵房乡属于北吴语区。在语言上又分东路区和西路区,东路区保留了更多的明代古音,是重要的语言活化石区域。近年来,随着如东经济发展,淮语音色也再不断消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