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南召县概述

    南召县区号:0377南召县邮编:474650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全县辖16个乡镇、338个行政村、60万口人,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和丘陵面积 28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7.7%; 耕地近40万亩,人均7分地、7亩山,基本格局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南召地貌多姿,山地、丘陵、平原俱全,是豫西可沟通南北的唯一关隘,被誉为“北扼汝洛,南控荆襄”的咽喉,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气候属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区,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南北动植物汇聚,适宜工、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南召是中原人类的发祥地,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便在境内繁衍生息,手足胝胼,开发着这块富饶 的土地。据科学考证,“南召猿人”与“北京猿人 ”的时代大体相当,是今天中原人类的共同祖先。夏商时属豫州,秦时置雉县,唐时为向城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南召县至今。战国、秦、汉时期为中原铜、铁冶炼的重要产地,今仍留有数十处古冶炼遗址。南召山河秀丽,人文、自然景观荟萃,是中原风光旅游胜地。境内有“南召猿人”遗址和猿人洞穴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5处。唐代古刹丹霞寺、宋代道观兴阳观、五垛山北顶祖师庙,驰名豫西,吸引着数万计的游人。国家自然保护区宝天墁、牧虎顶原始森林,是南北珍稀动植物宝库,为中原唯一的天然植物园和动物园。兼有“北雄南秀”特色的石人山南麓风景区,林海莽莽,古木参天,绝壁林立,奇峰竞秀,气势磅礴,集“雄、险、奇、秀、幽”为一体。龙潭沟瀑布群级数达11级,最高落差百余米,山水相映,风景宜人,堪称“中华瀑布第一群”。人工湖── 鸭河口水库,水面逾10万亩,湖光水色相连,亭台楼阁栉比。百尺潭大瀑布、仙人洞等自然景观,气象万 千,景色迷人,是理想的旅游、疗养、避暑胜地。南召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达46种372处。金属矿藏有铜、铁、铅、锌、铝、锰、金等,其中铅、锌总储量4万吨以上,铁、锰总储量 240万吨,黄金已发现3 个矿带,储量丰富。非金属矿藏主要有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萤石、钾长石、石英、白云石、石墨等,其中大理石地质储量20亿立方米,花岗岩地质储量2.5亿立方米,水泥灰岩地质储量44 亿吨,石英总储量100万吨,石墨总储量100万吨,萤石总储量4万吨以上。丰富的资源,适宜的气候,孕育出了“柞木香菇”、“南召柞茧”、“南召辛夷”、“南召地毯”、“板山石材”等一大批名优特产,深受中外客商青睐。其中柞蚕生产历史悠久,始于汉,兴于明,盛于清。“妇孺皆缫丝,家家闻机声”,明清时期就被称为“柞蚕之乡”,现有柞坡105万亩,是全国19 个柞蚕生产基地县之一,年产柞蚕7万担左右,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 因之美名“召半省”。此外,南召辛夷也闻名遐迩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该县年产辛夷1万多公斤,与山萸肉、冬花并称“南召三大特产”,至今仍有500年以上的辛夷天然植物群落。 南召是辛夷最佳适生区域,产品色鲜、质佳,1997年版《国家药典》把南召辛夷列为正品。据河南农大测定,南召辛夷挥发油含量高达4%-5%,高于其它产地的1-2倍,居国内同类产品首位。 1991年获南阳仲景杯中药材国际博览会金奖。目前,该县辛夷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200万株,年产干药50多万公斤,占河南省年产量的80%、全国年产量的40%,成为全国最大的辛夷生产基地县,被国家林业总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南召辛夷花含挥发油3-5%,产量居全国之首。南召有着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国家“八五”计划重点项目──鸭河口310万千瓦火电厂已并网发电。 焦枝铁路纵贯全境,公路交织成网,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国内联网。南距南阳机场60公里,可飞抵郑州、广州、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宁西铁路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工建设,必将为南召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勤劳智慧的南召人民,利用自己的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务实苦干,苦创业,使南召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年来,他们按照“重抓菌毯渔、常抓林蚕牧”的工作布局,以四高(高产值、高效益、高品质、高税收)、五化(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一体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为发展方向,强力实施“168”工程,即建立一个鸭河库区立体开发示范区,壮大食用菌、绢丝毯、水产养殖、经济林、柞蚕、畜牧六大主导产业,开发“柞木香菇”、“南召地毯”、“鸭河鱼”、“南召辛夷”、“南召柞蚕”、“波尔山羊”、“板山石材”、“皇路店花生” 八大特色产品,使全县已基本形成集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县。目前,食用菌、丝织地毯、水产养殖、经济林、柞蚕、畜牧六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已分别达到6600多万元、4亿元、4000多万元、1亿余元、1885万元、3.5亿元。山区的丰富资源、适宜优惠的软硬环境、热情诚实的南召人迎来了八方客人。外商络驿不绝,合资独资企业如雨后春笋,都在以投资与效益成正比的格局健康发展,展示着南召这片投资热土的时代风采。朴实热情的南召人正张开双臂,敞开胸怀,热诚欢迎更多的贤君志士到南召来观光旅游、投资开发,共举振兴大业,共享文明之果。

更多>> 南召县历史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群居在杏花山下,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这是中原人类的共同祖先。与杏花山猿人遗址相毗邻的小空山猿人遗址,是我国发现的直立人阶段第二处人类已会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及白河两岸及鸭河、黄鸭河、留山河、空山河流域,共有十多处。禹定九州,本县属豫州之域。殷商仍属豫州为谢国封地,周为申国地。春秋属楚,战国后期曾一度归韩,周赧王二十三年[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前292年)]秦大良造白起攻韩拨免,县境遂属秦。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南阳郡,始置雉县。两汉、三国两晋皆为雉县。南北朝属雉阳郡,置向城。宋、元裁县,并入南阳县,设三辖巡检司。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复置县,因县城东北隅的南召店是宛洛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驿,故以"南召"名县,清顺治十六年(1613年)再废县,并入南阳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又复置,南召县,县名至今未易。1947年11月4日解放,11日建立南召县人民民主政府,县城迁移李青店,旧邑改为云阳镇。 南召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县境是一个军事战略要地,历史上称为"北扼汝洛,南控荆襄"的咽喉,为历代兵家所必争。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风暴中,刘秀自南阳起事,"于雉衡山获雉",留下汉帝遗踪。明末李自成起义大军曾屯驻南召,留下将军战垒。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后,张宗禹率领的西捻军曾数年在此浴血战斗。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1930年首建南召第一个党支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党为建立伏牛山抗日根据地,陆续北京大学、河南大学和鄂豫边工委三条线上的共产党员云集南召,与地方自治派结成牢固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抓武装,搞军训,筹募捐,大宣传,如火如荼。此时南召县被誉为"小陕北",李青店为"小延安",现代中学为"小抗大"。南召党组织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大惊恐,蒋介石令驻豫的汤恩伯部派兵"清剿",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500多人,杀害40多人(其中当场枪杀15人)。遂之,1945年侵华日军践踏南召。但是南召的党和人民并没有屈服,保存组织,隐蔽力量,坚持抗战,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1947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陈赓 兵团挺进豫西。4日,南召解放。8日在云阳镇南召店召开的陈赓兵团前委扩大会议上,确定了解放战争中举国闻名的"豫西牵牛"作战计划。南召解放之初,李青店曾为中共豫西第六专暑,六分区驻地。11日,南召县人民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南召人民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谱写历史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