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吉阳区概述

    2015年1月2日,三亚市吉阳区举行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吉阳区党委、区人大、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吉阳区管辖原河东区和原吉阳镇的行政区域,共计17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 吉阳区的民族以汉族、黎族为主。 吉阳区设有动车站(亚龙湾站)、绕城高速、东线高速、红沙隧道、正在升级改造的迎宾路、改造后的榆亚路、新建成的春光路、亚龙湾互通立交以及槟榔互通立交,这些交通相互串交构织了覆盖吉阳区的交通枢纽网络。

更多>> 吉阳区历史

    吉阳区,清代属崖州临川里,民国时期属崖县临川乡管辖。 1950年分别属崖县榆亚镇和榆红镇管辖。 1953年土改后,称田独,并成立7个小乡属于六区管辖。 1955年属于二区管辖。 1957年撤区并乡,并入新河乡和中廖乡,成立田独大乡。 1958年3月并入三亚镇,成立人民公社后划入鱼雷公社,不久鱼雷公社撤销,并入榆林公社。 1961年榆林公社撤销,田独从中分出成立田独公社。 1964年公社迁移至现今的上新村,仍沿用田独村名。 1983年改为崖县田独区 1984年属于三亚市(县级),田独区。 1986年改为田独镇。 1987年11月20日后属于三亚市(地级),田独镇。 2001年8月乡镇大调整田独镇、荔枝镇、红沙镇合并,设立田独镇。 2011年1月中旬,田独镇更名为吉阳镇。 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复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撤销原河东区、吉阳镇、亚龙湾管委会,设立吉阳区。 2014年9月22日,成立三亚市吉阳区筹备组,进入“撤镇设区”实质阶段。 2014年10月23日,三亚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分别成立三亚市吉阳区、海棠区、天涯区、崖州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负责筹备各本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相关事宜。 2015年1月2日,三亚市吉阳区举行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吉阳区党委、区人大、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更多>> 吉阳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吉阳区面积372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1′~109°48′,北纬18°14′~18°37′。占据三亚的心脏位置,是三亚的中心城区,整个区域面积向原版图的四面延伸。东靠海棠区,西与天涯区相接,北部与保亭县交界,南抵南海亚龙湾。 气候条件 吉阳区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1-6月为东北季风期,6-12月为西南季风期,年平均气温25.4℃,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21.4℃,最热的六月份平均气温28.7℃,没有严重低温。 降雨季节分布均匀,干湿季节明显。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年平均降雨是1100-1695mm。4-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雨量90%,11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热带风暴或台风平均每年1-2次。 年日照2539小时,年平均蒸发量2344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长夏无冬,秋春相连,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干湿各半、雨骤旱酷,台风频繁,雨急风狂的特点。 地形地貌 地形:吉阳区位于三亚市的中心位置,其地形呈北高南低之势,北部山高岭峻,峰峦连绵,南部平原海岸东西分布,大部分地区海拔几十米至300米之间,最高海拔611.5米。 地貌:东部、西部与北部为中低山环绕,中部为东北向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南部以低丘为主,有山间小盆地。 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鹿回头角至榆林角,亚龙湾及湾内5个海岛沿岸。 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于泥质滩涂海湾和受潮汐影响的河口海岸。 水文特征 地下水:岩组厚度小于30-90m,有2-5个含水层,单层厚度一般小于12m,岩组含水层厚度小于40m,单层单位水量一般1-2L/s﹒m,水位埋藏深,富水性差。[3] 地表水:区域范围内有大茅水和三亚河的东河两条主要河流,大茅水发源于吉阳区北部与保亭县交界的甘什岭,流经镇区在榆林港流入南海,上游建有三农水库,正常库容220立方米,中游建有颂和水库,正常库容480立方米。三亚东河流经荔枝沟,上游建有半岭水库,是三亚市主要水源之一,设计年供水能力834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铁矿 位于三亚市吉阳区田独村黄泥岭西北山麓的田独铁矿为中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磁铁矿,次为赤铁矿。主矿体长66~195米,厚17米,主体已开采完,深部尚有残余矿体,储量约90万吨。次矿体为盲矿,位于主矿体之旁侧埋深22米,东西走向,倾向北,倾角70度,长63米最大垂直厚度76米,延伸172米,储量40万吨。该矿区矿石品位高,杂质低,质量好,含铁53~58%。60年代已基本采完。 锰矿 位于三亚市吉阳区大茅磷矿区,储量100万吨,矿体一般长100~200米,最大900米,一般厚度1.5米,品位25.18%,最高45.96%,含染质少。 磷矿 位于三亚市吉阳区的中廖管理区是海南省唯一的中型磷矿,储量C-D级929.5万吨,平均含五氧化二磷9.94~17.60%,该矿区共有磷矿13层,其中具有工业价值的有3层,占矿区总储量93%以上,主矿层分布于中和岭块段,长600~1400米,延伸115~400米,厚2.5米,含磷品位13.1~17.66%。1972年曾开采易于选矿的磷灰石型磷矿,矿石供海口化肥厂用,后因经济效益低而停产。 耕地 截至2010年,(河东区)现吉阳区有耕地总资源0.4万亩,其中,水(旱)田面积0.3万亩,坡地面积0.1万亩。共有山林面积2.49万亩,其中公益林面积2.3万亩,商品林1942.82亩。 地下水 (田独)现吉阳地区岩组厚度为30~90米,有三个含水层,红土坎至上新村一带,水层及水位埋藏深,富水性差;榆林到榆林潭一带,含水层较浅,厚度小,富水性较好。

更多>> 吉阳区金融休闲

    综述 截至2012年,吉阳区原河东区共完成总产值817531万元,相比2011年增长1.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GDP比例的1.13、19.83、79.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0元;原吉阳镇2012年实现地税收入15.58亿元,同比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9946元,增长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1%。 第一产业 截至2012年,吉阳区原河东区部分第一是从原来以水稻种植为主转为以花木为主;第二是抓好供给市区为主的蔬菜基地建设460亩;第三是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第四是支持兰花等龙头企业的建设等等。2012年在市政府支持下,完成通道绿化179亩、村庄绿化55亩的造林任务。再次是落实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建立农民“一卡通”网络;原吉阳镇部分花卉种植面积1600亩,设施农业种植面积2000多亩。全年共举办了8期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参培的农民3400余人次,第一产业产值76359万元较2011年增长70%。2012年12月,第五届中国月季花展暨首届三亚国际玫瑰节在亚龙湾玫瑰谷圆满落幕。 2014年,吉阳区(原吉阳镇部分)农资补助发放222.26万元,粮食直补发放11.72万元,常年蔬菜生产补贴已发80.36万元;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9期,培训农民1616人次。原河东区完成粮食直补28.6万元,配合三亚市农机局发放资金共152.4万元,发放猪苗、繁母猪补贴141.645万元;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3场次,参加人数约200余人次。 第二产业 三亚市的工业占比较小,主要集中在吉阳区的荔枝沟技工贸园区,工业园区实际用地500亩,进驻该园区的大企业主要有:珠江管桩建材产品加工项目,东吉、远跳及渔宝水产品加工项目,海润珍珠加工展销项目,木瓜、大米等农产品加工项目等。截至2006年,进驻荔枝沟技工贸园区的企业已达24家。 201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为61.45亿元,同比增长0.6%,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回落11.3、9.6、4.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6.48亿元,下降16.5%;重工业54.97亿元,增长3.1%。从各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看,以水泥生产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9.5%。 第三产业 旅游是三亚的主导产业,也是吉阳区的强势产业。在与原河东区合并后,原属河东区的大东海、鹿回头“老字号”景区景点以及鸿洲游艇码头、半山半岛帆船港等旅游项目加入,使得吉阳区的旅游资源更趋多元化、国际化和精品化。 加快吉阳区旅游业的提档转型,促进旅游业态的国际化、精品化,不断焕发“老字号”景区景点的品牌魅力,增强旅游新项目的吸引力是吉阳区旅游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吉阳区拥有三亚最完善、最庞大、最高端的酒店群,还有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等‘老字号’景区,以及新开发的三亚千古情、凤凰岭、临春岭森林公园等旅游新项目。该区将抓好道路、排污、照明、供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改造新增,完成新增9个停车场建设组成景点+酒店+配套=三亚中东部的旅游服务基地。 吉阳区打造三亚的交通枢纽与商贸物流中心。重点抓好中华城大型商业综合体、亚龙湾百花谷、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夏日百货、一号港湾城等大中型商城的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吉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港华广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吃、住、游、娱、购新型商贸网点;把中恒、美丽亚等家私建材城建成琼南家私建材中心;把大东海片区建成俄罗斯、泰国、韩国等异域风情消费目的地;加快推进罗牛山食品加工物流配送五星级产业园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