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嘉荫县概述

    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与俄罗斯阿穆尔州、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是国际客货一类口岸、江海联运港口、对外国人开放地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境内有茅兰沟森林公园、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素有“恐龙之乡”、“黄金之乡”之美誉,是新兴的生态旅游县份。嘉荫县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状,西南高,东北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有效积温2484度,降水量571毫米,有大小河流56条。全县总面积 6739平方公里,人口8.1万,辖3镇6乡73个行政村,境内有1个中直企业乌拉嘎金矿,一户省属国营嘉荫农场。嘉荫县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地貌特征为 “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有极具潜力的土地资源,遍布山野的森林资源,茂密优质的草原资源,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鲜美珍奇的水产资源,丰富珍贵的矿产资源。嘉荫县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现有耕地54.9万亩(不含嘉荫农场),适宜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126万亩。森林总面积414万亩,木材总蓄量1769万立方米。矿藏20余种。 近年来,由于嘉荫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了中央关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紧紧围绕嘉荫特色经济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1,459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12,449万元。粮豆薯产量达到39,550吨;农村人均收入2,027元。工业总产值12,034万元,非国有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3%。 嘉荫人以争先、争优、争创一流的雄心,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胆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超常规推进了嘉荫发展的历史进程。今日的嘉荫经济兴旺发达,社会祥和安定,城乡生机勃勃,人们精神焕发。今日的嘉荫希望无限,商机无限!

更多>> 嘉荫县历史

    嘉荫县,原名佛山县。境内濒临黑龙江南岸有座山峰,清代礼教徒于山上建有观音庙,故称“观音山”。后来通称为“佛山”。1955年为更改重名县名时,以南境嘉荫河命名,改为嘉荫县。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管辖。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黑龙江巡抚奏准,拟于观音山设置佛山府,于乌云河设置乌云直隶厅。均定“缓设”。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7月,添设萝北厅设治局(后改萝北县),归萝北厅设治局管辖。1916年5 月,于萝北县北境温河镇设置乌云设治局,佛山一带归乌云设治局管辖。1927年7月12日,黑龙江省长公署发布训令,于乌云设治局东境佛山镇(宝南镇,今保安村)设置佛山设治局, 9月1日为设治局开办日期。隶属黑河道。因佛山镇无民房租赁,设治局在朝阳镇租用民房办公。1929年2月14日,黑龙江省长公署训令,将佛山设治局改为佛山县,列三等县。由省直辖。1930年6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于朝阳镇修建县署,9月末落成,佛山县政府移入新房办公。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黑河省管辖,1941年8月划归三江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合江省。1947年5月,撤销乌云县,大部分区域并入逊克县,乌云河以南地区划归佛山县。同年8月,县矿(金矿)机构合署,县政府驻北沟(乌拉嘎金矿所在地)。为便于对金矿生产的领导,同年12月批准划归松江省管辖,翌年3月正式办理接交手续。1949年5月,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同年12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又决定划归松江省。 1951年10月,县政府由乌拉嘎金矿驻地北沟移驻朝阳镇。根据1952年12月31日政务院的批复,于1953年3月,将佛山县再度划归黑龙江省黑河专区管辖。后因与广东省佛山县重名,195 5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准,将佛山县更名为嘉荫县。1965年12月9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逊克县富饶公社(原乌云乡)划归嘉荫县。1970年4月,嘉荫县由黑河地区划归伊春地区。 1979年12月14日,改由伊春市领导。1992年,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东北麓,黑龙江右岸。南与萝北县、鹤岗市为邻,西与伊春市、逊克县接壤,北、东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全县总面积6739平方公里。全县共辖9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1万人;满、回、朝鲜、鄂伦春、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县政府驻地朝阳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