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行政
渝中区行政地图 大渡口区行政地图 江北区行政地图 沙坪坝区行政地图 九龙坡区行政地图 南岸区行政地图 北碚区行政地图 渝北区行政地图 巴南区行政地图 万州区行政地图 涪陵区行政地图 黔江区行政地图 长寿区行政地图 合川区行政地图 永川区行政地图 江津区行政地图 南川区行政地图 綦江区行政地图 潼南区行政地图 铜梁区行政地图 大足区行政地图 荣昌区行政地图 璧山区行政地图 垫江县行政地图 武隆区行政地图 丰都县行政地图 城口县行政地图 梁平区行政地图 开州区行政地图 巫溪县行政地图 巫山县行政地图 奉节县行政地图 云阳县行政地图 忠县行政地图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行政地图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行政地图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行政地图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行政地图
更多>> 大足区概述
大足区位于重庆市西部,由原大足县和原双桥区撤并而成。大足区幅员面积1436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办事处和24个镇,总人口100.7万人,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鱼米之乡”和山水园林城区。 土地资源大足全区土地资源1436平方千米,折合为215.4万亩,人均占有土地2.15亩,低于全国人均8.7亩的水平。属人多地少,垦殖系数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区。垦殖系数为32.6%,耕地面积为68万亩,土质较好,99%的土壤为水稻土、紫色土。全区森林覆盖已达29.2%,成片林16482.7公顷,活立木蓄积量608691立方米,林相结构由单一的用材林向经济林、防护林等多元结构发展,为市级基本绿化达标区。水利资源大足地处涪、沱两江的分水岭。主要河流有濑溪河、窟窿河、怀远河,干流总长度148.8千米,加上290多条小溪河,总长度超过1000千米,是典型的溪涧型水分和水资源贫乏区,积水全靠人工拦蓄,全区水利资源藏量为14083万立方米,平均每年水资源总量为5661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4179万立方米,水库主要有玉滩水库、上游水库、化龙水库、胜天湖水库和龙水湖等。矿产资源大足全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锶矿、煤炭、天然气、页岩、石灰岩、石英砂岩、陶瓷粘土等21种,开发较好有煤和锶矿,已探明煤的储量为2830万吨,为全国100个产煤大县区之一。锶矿属稀有金属,由天青石和菱酸锶组成,品位较高,最高达90%,探明储量为46.6万吨(资料显示,实际储量约400万吨位),天然气储量为1亿立方米。行政区划大足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和24个镇:棠香街道办事处、龙岗街道办事处、龙滩子街道办事处(原属双桥区)、双路镇(原属双桥区)和通桥镇(原属双桥区)、龙水镇、万古镇、宝顶镇、中敖镇、三驱镇、宝兴镇、玉龙镇、石马镇、拾万镇、回龙镇、金山镇、智凤镇、国梁镇、雍溪镇、珠溪镇、龙石镇、邮亭镇、铁山镇、高升镇、季家镇、古龙镇、高坪镇。
更多>> 大足区历史

双桥秦以前属巴国,秦属巴郡,汉属益州巴郡垫江县(今合川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为益州、荆州、楚州巴郡垫江县、宕渠县(今合川区)、合州垫江郡石境县(今合川区)地。北周时期,为普安郡永康县(今安岳)地。隋代为资阳郡隆康县(今安岳)地。初唐为普州隆康(普康)县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左拾遗李鼎祚向朝廷提出奏请,以“山川阔远,请割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昌州”(见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次年正月,唐肃宗李亨接受奏请,正式批准从泸州、普州、渝州、合州、荣州、资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的认定)划出部分地“分置昌州”,同时分置昌元、静南、大足三县,隶昌州(见《旧唐书》、《新唐书》中的《地理志》),双桥境域属静南县。 唐大历六年(771),战乱不已,无法成治,州、县均废置,其辖地归还故属。大历十年(775),西川节度使崔宁奏准唐朝廷,于是年五月复置原州、县,“以镇夷獠”。次年,析壁山(今璧山)、泸州地置永川县,隶昌州。州治迁静南县,辖静南、昌元、大足、永川四县。唐景福元年(892),撤静南县,所属县地分别并入其余三县,双桥境域归属大足县。 唐宋时期,大足基层政区均为乡里,因其所载不详,双桥境域属何乡里无从查考。元代县以下为村社制,时大足省并铜梁,详情失考。明清时期,属大足县汶水里。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称帝,国号周,“全川悉陷”。康熙十七年至十九年间,双桥境域为吴三桂占据。据说,原双路乡二郎塘燕子岩煤窑平洞尾部刻有开凿年代“洪化”二字,“洪化”乃吴三桂之孙吴世璠年号。1974年2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建立大足汽车制造厂行政区由重庆市直辖的请示报告》中,建议将大足县双路公社和元通公社的青春、天星、白鹤、天桥及土桥公社的茅店、新民等6个生产大队划归新置之行政区,由重庆市直辖。双路公社建制及社名不变。另外6个大队组建为通桥公社(取元通、土桥公社社名各一字而成),并从双路、通桥两公社首尾各取一字,以“双桥”二字作为新置行政区名。197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从大足县划出置双桥区,隶四川省重庆市。1997年重庆市建制为直辖市后,仍隶重庆市,至2011年10月27日下午,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撤销。 2011年10月27日下午,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綦江区、大足区有关问题的决定(草案)》。会议决定设立綦江区和大足区,由此重庆行政区划的40个区县(自治县)将调整为38个。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1】129号),撤销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綦江区,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大足区。会议还决定设立綦江区人民代表大会和大足区人民代表大会。 据了解,重庆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綦江区所辖行政区域内2010年底的户籍人口数为1213770人,大足区所辖行政区域内2010年底的户籍人口数为1017273人。 2011年12月25日,重庆市大足区正式挂牌成立,原大足县和双桥区撤销。新成立的大足区将有望建成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成为渝西川东地区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物流、商贸、金融中心
更多>> 大足区金融休闲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50亿元,是2006年的12.3倍,年均增长65.2%;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是2006年的5倍,年均增长3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6年的17.2︰ 47.9︰34.9调整为11.5︰57.5︰31.0。 2011年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增加值120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7倍、3.5倍,年均增长30%、28%;规模工业企业达286个,实现总产值36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3倍、5.6倍。成功引进双钱轮胎、重庆机电精密铸造、鞍钢贝卡尔特钢帘线、钟顺太阳能、足航金属、聚航钢构、永荣洗选、深圳一电等重大项目,汽车制造、现代五金、聚光光伏、再生金属循环利用等支柱产业日益壮大。 农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粮食单产、增幅均居全市前列。建成10万亩枇杷、10万亩笋竹、10万亩蔬菜、30万亩优质粮油、60万头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培育国家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41.5%。玉滩水库基本建成并下闸蓄水,打造高标准农田5.6万亩,新建沼气池1.8万口。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林地确权颁证工作。大足黑山羊成功列入国家畜禽遗产资源名录。被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枇杷之乡”、“中国荷莲之乡”。 2011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