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行政
渝中区行政地图 大渡口区行政地图 江北区行政地图 沙坪坝区行政地图 九龙坡区行政地图 南岸区行政地图 北碚区行政地图 渝北区行政地图 巴南区行政地图 万州区行政地图 涪陵区行政地图 黔江区行政地图 长寿区行政地图 合川区行政地图 永川区行政地图 江津区行政地图 南川区行政地图 綦江区行政地图 潼南区行政地图 铜梁区行政地图 大足区行政地图 荣昌区行政地图 璧山区行政地图 垫江县行政地图 武隆区行政地图 丰都县行政地图 城口县行政地图 梁平区行政地图 开州区行政地图 巫溪县行政地图 巫山县行政地图 奉节县行政地图 云阳县行政地图 忠县行政地图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行政地图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行政地图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行政地图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行政地图
更多>> 梁平区概述
梁平区隶属重庆市,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介于东经107o24′—108o05′、北纬30o25′—30o53′之间,地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是两翼地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重点开发区,以旅游、休闲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东邻万州区,西连四川省大竹县,南靠忠县、垫江县,北接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开江县,距重庆主城区180公里,是重庆主城连接三峡库区的陆路要塞。梁平区幅员面积1892.13平方千米;2016年,辖2个街道26个镇5个乡;总人口925463人;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3308万元,增长11.9%。地貌以山、丘、坝兼有而以山地为主,另有一块面积100.73平方千米的平坝,被称为渝东北第一大坝;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梁平区史称梁山,西魏元钦二年(公元553年)置县;1952年,取“高梁山下有一平坝”之意更名为梁平。粱平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量全国第一,有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竹帘、梁平抬儿调等五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市级保护名录15项,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存有双桂堂、百里竹海等自然人文景观。梁平区是中国名柚之乡、中国寿竹之乡;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竹海,天然竹类近110种,“全国三大名柚之一”的梁平柚,梁平甜茶等特产。梁平区拥有达万铁路、渝万城际铁路等铁路干线,渝万高速公路(G42)、南大梁高速(G5515)、黔梁高速、G318国道、G213国道等陆路干线交汇。
更多>> 梁平区历史
西周、春秋, 梁平地属庸国。战国时属巴国、巴郡。秦、西汉,属巴郡朐䏰县(治今云阳)。西汉居摄三年(公元8年),县地属巴郡临江县(治今忠县)。东汉初,属益州巴郡。兴平元年(194年),刘璋三分巴郡,县地属固陵郡(治鱼复今奉节)。建安六年(201年),改固陵郡为巴东郡,县地属巴东郡直至晋代。西魏元钦二年(553年),置梁山县,以境内高粱山为名,治黄土坎。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撤郡改州,以州统县,梁山县隶南州(治今万州区)。大业三年(607年),废州设郡,以郡统县,梁山县隶巴东郡(治民复县今奉节)。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巴东郡复置信州,梁山县隶信州。武德二年,析信州的3个县置南浦州,梁山县隶南浦州。武德八年,隶夔州。武德九年,隶浦州。贞观八年(634年),浦州改名万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南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万州,梁山县均隶之,直至宋初。宋朝,开宝三年(970年),以万州石氏屯田务置梁山军,亦名高粱郡,隶夔州路,领梁山县,军治今梁山镇。元右元年(1086年),隶万州。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梁山军为梁山州,领梁山县,隶夔州路。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新宁县(今开江)划入梁山县,洪武六年十二月,裁梁山州,仍置梁山县,隶下川东道夔州府。洪武十年五月,改隶忠州,后还隶夔州府。洪武十四年,新宁县划出。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裁新宁县入梁山县。雍正七年(1729年),新宁县划出复置。雍正十二年,改隶忠州直隶州。民国二年2月,以道统县,梁山县隶川东道。民国五年,梁山县成为川军一、二军、国民政府军二十、二十一军的防区。民国十八年,直隶四川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3月1日,川政统一,梁山县隶第十行政督察区,列为一等县。民国二十九年,列为二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山县隶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大竹专区。1952年12月3日,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遂以境内有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1953年3月10日,撤销大竹专区,梁平县划归万县专区(地区)管辖至1997年6月,1997年6月由重庆直辖。201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梁平县撤县设梁平区。2017年1月10日,梁平撤县设区挂牌成立。
更多>> 梁平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梁平区位于信封盆地东部平行峡谷区,介于东经107o24′—108o05′、北纬30o25′—30o53′之间,东西横跨52.1千米,南北纵贯60.35千米。东邻万州区,南接忠县、垫江县,西连四川省大竹县,北倚四川省达川区、开江县;幅员面积1892.13平方千米。地形地貌梁平地貌由于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性的控制,以及受水文作用的影响,呈现“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的自然景观,形成山、丘、坝兼有而以山区为主的特殊地貌。境内有东山、西山和中山,均呈北东走向,平行排列,互不衔接。山区海拔500—1221米,面积606.5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32%。东山(黄泥塘背斜)和西山(明月峡背斜)因山顶出露的嘉陵江组灰岩被水溶蚀成为狭长的槽谷(在东山为城南槽、在西山为百里槽),两翼须家河组沙岩相对成为陵峡的山岭,故为“一山两岭一槽”型。中山(南门场背斜)顶部未出露嘉陵江灰岩,无溶蚀现象,仍保持“一山一岭”型。在“三山”之间分布着许多起伏不平的丘陵,东南和东北为深丘,中部和西北部为浅丘。面积1184.9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62.9%。在境内中部,东、西两山之间,有一块由古代湖泊沉积而成的平坝,地势平坦而开阔,面积100.73平方千米,在全区总面积的5.4%,被称为渝东第一大坝(川东第一大坝),即梁平坝子。境内的地势高出邻区县,高滩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和黄金河等六条主要河流迂回于平坝浅丘之间,河床狭窄,分别流入万州、忠县、垫江、开江和达川等区县。气候梁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6.6℃,年均降雨量1262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1%,平均日照1336小时,平均无霜期279天,年均风速1.3米/秒。水文特征梁平处于长江干流与嘉陵江支流渠河的分水岭上,地势高于四周,为邻县溪河发源地,过境内客水量极少。县内主要河流有高滩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黄金河共6条,支流384条,全长809千米。土壤特征全区土壤共划为4个土类、6个亚类、17个土属、60个土种、84个变种、以灰棕紫色水稻土、红棕紫色水稻土、老冲积黄泥水稻土、灰棕紫泥土和红棕紫泥土五个土属为最多,约占86.12%.耕地 有机质为1.55%,全氮0.096%,全磷0.078%,全钾2.14%,碱解氮86PPM,速效磷4PPM,速效钾84PPM,PH值平均数是6.9o,林地和草地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略高于农耕地。丘陵占44.28%,河谷平坝仅占55.72%。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4.411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67.46%;海拔500~800米的1.75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6.87%;海拔800~1200米的0.3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67%;海拔1200米以上的无耕地面积。
更多>> 梁平区金融休闲
综述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8288万元,同比2013年增加351704万元,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525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173598万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675165万元,增长9.5%。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3308万元,同比2014年(下同)增加245020万元,比2014年(下同)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0275万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317383万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745650万元,增长11.5%。2015年,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6409万元,增长8.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357万元,增长13.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653157万元,增长26.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9148万元,增长30.9%。第一产业梁平区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已建立粮油、梁平柚、蚕桑、水禽、生猪、水产品、林竹、蔬菜等八大骨干商品基地。2015年,梁平区实现农业增加值364806万元,增长5.5%。全区粮食总产量38.6万吨,增长0.83%;油料产量1.63万吨,增长4.9%;蚕茧产量760吨,增长1.6%;蔬菜产量48.2万吨,增长6.4%;水果产量9.6万吨,增长10.9%。肥猪出栏头数74.79万头,下降1.6%,牛出栏头数2.5万头,增长46.2%,羊出栏只数2.6万只,增长9.2%,家禽出栏只数1269.9万只,增长3.1%,肉类总产量7.8万吨,增长0.9%,禽蛋产量10647吨,增长9.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6.1万千瓦,增长8.8%,农田水利设施36789处(含机电井),与上年持平,有效灌溉面积23860公顷,增长5.8%,自来水受益村达282个,增长2.5%。农业从业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比重为40.3%,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梁平区是中国西部塑料生态产业基地,培育以生态塑料、集成电路、不锈钢制品、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为主的“一支柱四集群”特色工业体系。 2015年,梁平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40250万元(含境内天然气、啤酒、电力供应),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858107万元,增长20.1%,增加值598647万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重啤九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8488万元,增长21.7%、利税总额(不含企业所得税)311751万元,增长24.7%,综合经济效益指数311.0%,下降1.1个百分点。24个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注册地总产值986742.4万元,增长15.5%;建筑业增加值277133万元,增长19.8%。房屋施工面积429.56万平方米,增长51.0%,房屋竣工面积337.36万平方米,增长32.2%。第三产业2015年,梁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729.3万元,增长13.5%。其中城镇的零售额734466.4万元,增长13.4%;乡村的零售额54262.9万元,增长14.6%。在各种行业类型的消费品零售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60002.2万元,增长13.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8727.1万元,增长13.3%。2015年,梁平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62634万元,增长12.7%,贷款余额1004003万元,增长15.3%,存贷差为2058631万元,金融存贷差较大。年末住户存款余额2369954万元,增长13.8%,全年货币净回笼109539万元,下降5.4%。2015年实现保费收入46060万元,增长12.4%,其中人寿保险30268.4万元,增长5.0%,财产保险15791.6万元,增长30.0%。全年保险赔付12398万元,下降43.7%,其中人寿保险赔付3982.7万元,下降73.3%,财产保险赔付8415.3万元,增长18.2%。
更多>> 梁平区文化教育
截至到2013年,梁平区的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竹帘、梁平抬儿调等五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另外,梁平还有市级保护名录15个,县级保护名录87个。梁山灯戏梁山灯戏俗称“包头戏”,兴于汉代,盛于唐朝,系流传于梁平区境内的一种地方小戏,梁平县过去叫梁山县,故名;2006年梁山灯戏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梁平木版年画梁平木版年画起于明代,盛于清末民初,属木刻水印年画,是梁平区为庆贺年节而印制的一种民间艺术品。大体可分为门神类、神话故事、戏曲故事三大类。与四川的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并称西南三大年画。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癞子锣鼓系梁平区境内流传的一种民间器乐。据清代梁平区文人蓝逸清的《竹枝词》所记,梁平癞子锣鼓在明清时期已广为盛传;2006年,梁平癞子锣鼓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梁平竹帘梁平竹帘系梁平区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并画上精美图画的工艺美术品,起源于宋代;2008年梁平竹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梁平抬儿调梁平抬儿调是梁平区域内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音乐形式。一般为四句或八句,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哼唱的调子分上下两句,前杠哼唱上句,后杠跟着重复哼唱上句,前杠再哼唱下句,后杠也跟着哼唱下句。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