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吧地图

更多>> 柴桑区概述

    柴桑区现辖7镇、5乡、3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沙河街镇、马回岭镇、江洲镇、城子镇、港口街镇、新合镇、狮子镇、永安乡、涌泉乡、新塘乡、城门乡、岷山乡、新洲垦殖场赛城湖水产场、岷山林场、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赤湖水产场、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政府驻沙河街镇。

更多>> 柴桑区历史

    早在新石器晚期,区境便有先民聚居。 夏、商、西周地处荆、扬二州界。春秋为吴之西境,俗称“吴头楚尾”。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地属九江郡。楚汉相争,先属英布九江王国,后改淮南王国。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柴桑县,隶豫章郡。新莽改郡名九江、县曰九江亭。东汉复旧称。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置武昌郡,柴桑为之属。 晋元康元年(291年),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和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永兴元年 (304年),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合立寻阳郡,属江州。永嘉元年(307年),北民流入,境内增置九江县,不久废入寻阳县。义熙八年(412 年),省寻阳县入柴桑县。南朝宋、齐依前制。梁太清二年(548年),分柴桑置汝南县,同属江州寻阳郡。太平二年(557年),立西江州,领寻阳及四侨郡。陈天嘉六年(565年),罢西江州,寻阳郡还隶江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及柴桑、汝南县,复立寻阳县,十八年改为彭蠡县,直隶江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置九江郡,改彭蠡为湓城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郡复州,分湓城置浔阳县,五年又分湓城置楚城县,皆隶江州。武德八年废湓城,贞观八年(634 年)废楚城,俱入浔阳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江州为浔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郡为州。五代十国杨吴仍前制。南唐升元三年(939年),江州设奉化军,改浔阳为德化县属之。 宋初,德化县属江州浔阳郡。是州,开宝八年(975年)降为军事,大观三年(1109年)升为望郡。初隶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改隶江南东路。建炎元年 (1127年)升定江军节度。二年,置江州路,以州属焉。绍兴二年(1132年),江州路省,江州改隶江南西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于江州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十四年升江州路,德化县先后分属司、府、路。江州路先隶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十六年改隶黄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江西行省。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为九江府,属德化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江西行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五道,九江府隶九江道。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道名分巡兼分守九江道,雍正九年(1731年)为分巡广饶九南道。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太平军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德化县在其辖下。太平天国失败,复原制。 民国初,废府存道,江西省划四道。民国3年(1914年)1月,因避福建、四川辖县之同名,改德化为九江 县,隶赣北道(6月改称浔阳道)。1926年,废道,直隶江西省。1927年3月,县城另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1930年10月撤销。1934年6月,重设九江市政委员会,1936年裁入县。1932年,全省分设13个行政区,县属第三行政区。1935年4 月,减为8个行政区,县属第五行政区。1939年冬,因赣北沦陷,区辖范围划小,全省增至11个区,县属第九行政区, 区署一度设境内岷山。1942年8 月,鉴于地理历史沿革及交通、面积现状,省调为9个行政区,县属新的第九行政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县内先后成立港瑞、仙南、白西、甘东、马楚、甘西等区苏维埃政府,实行红色割据。 1949 年5月17日解放,同年冬九江市、县分设,原九江县城设九江市,农村归九江县,县人民政府仍驻市区,1959年市、县合并,1961年,市、县再度分设。 1968年,九江县人民政府从九江市区迁沙河街镇,为九江市市辖县。 2017年8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7〕104号)文件已同意撤销九江县,设立九江市柴桑区,以原九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柴桑区的行政区域,柴桑区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镇庐山北路168号。 2017年9月8日上午,九江市柴桑区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九江县正式告别“县”的历史,跨入“区”的时代。

更多>> 柴桑区金融休闲

    2014年,柴桑区实现生产总值(GDP)91043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455万元,比上年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542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247871万元,比上年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30562元,比上年增加3263元,比上年增长1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比由上年的14.1:60.8:25.1调整为13.2::59.5:27.3。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工业增加值468844万元,占GDP的比重达51.5%,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2016年,柴桑区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5亿元,增长(按可比价)8.8%;财政总收入16.57亿元,同口径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按可比价)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元,增长11.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70元、13137元,分别增长9%、9.2%。 工业 柴桑区沙城工业园是江西昌九工业走廊上的工业园区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思达、创银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产业,以博莱大药厂为龙头的医药产业,以智盛纺织、达佳纺织为龙头的纺织产业,以丰达塑化为龙头的化工产业,以博莱彩印包装为龙头的包装印染产业,以仙客来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多种结构的城郊型经济的工业生产体系,各类工业产品有一千多种。至2004年底,园区已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面积近3000亩,签订入园企业90家,协议资金26亿元,到位资金18.5亿元。已建成投产企业34家,开工在建企业18家,实现产值6.28亿元,上缴税收2735万元。区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有19家,列入市级民营百强的企业有7家。工业园新增投产企业12个,在建项目20个,上缴税收3800万元,安置就业8700多人。华林特殊钢、博菜生物制品、益中金属、40万吨硫酸等4个市级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近年来,该区共引进内资项目74个,实际引进内资12.2亿元,外资1822万美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4个,5000万元至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有2个。2004年1至3月,该区仅沙城工业园区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个,协议资金2.1亿元,园区上交税金965万元。 农业 柴桑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过结构调整,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突出棉、油、蔬菜、果木、水产优势。2004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19.2万亩,增长18.7%,总产5.92万吨,增长30.2%。皮棉总产1.07万吨,油料总产1.41万吨,是优质棉生产基地、全省第二产棉区和“百强区”之一,也是全省重点产油区和植物油收购先进区。种植蔬菜3.5万亩,果木5万亩,发展特种水产8.5万亩,是全省种植业发展先进区,被省农业厅评为经济作物生产和渔业生产先进区。示范基地规模不断扩大,9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建成,11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其中“仙客来”食用菌已跻身于省名牌产品行业。全区封山育林9万亩,是全国杉木用材林基地区和平原绿化先进区,也是全省冬片、夏花生产基地和江南淡水养殖基地、外贸螃蟹养殖基地。 财税金融 柴桑区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商贸流通活力不断增强。2004年,全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达1.227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85万元,同比增长28%。拥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5200个,从业人员15600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88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969元,同比增加50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0元,同比增加5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10.4亿元,同比增长18.5%。

<